“酸性体质容易得癌!”“碱性饮食有益健康!”这些曾经广泛流传的说法,相信不少人都听说过。如今,美国一桩有关“酸碱体质”说法的诉讼在国内引起较大反响。屡次被诉的“酸碱体质”说法的鼓吹者罗伯特·杨,被法院裁定赔偿给一位癌症患者1.05亿美元的巨款,因为他实施的“碱性疗法”不仅没治愈患者,反而让患者癌症扩散,错过治疗机会。其实,医学、科普界人士一直都在澄清关于人体酸碱体质这样的伪科学。
医学上并不存在酸碱体质一说
医学上并不存在酸碱体质一说。正常人血液的酸碱度相对恒定,PH值一般在7.35至7.45,偏离一点都属于不正常。人体对身体的酸碱度非常敏感,血液PH值偏酸0.1就被称为酸中毒。
酸中毒是一种急症,常常因为糖尿病、呼吸受限、乳酸中毒引发,往往会危及生命,那时吃多少碱性食品都没用,必须到医院进行救治。人体中含有多种体液,包括细胞内液、血液、淋巴液、消化液(唾液、胃液、肠液及胆汁等)、尿液或汗液等。
但各部位的体液酸碱度就不一样,比如胃液是酸性的,血液是弱碱性的,小肠内的环境也是弱碱性的。简单的从某种体液中检测出酸碱性并不能代表我们整个人体的酸碱度,体液不同其酸碱性也会不同。
人体自带保持酸碱平衡的系统
虽然食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但人类在长期适应膳食条件下,体内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缓冲系统和调节系统,以保障内环境(主要是血液)的酸碱平衡。人体拥有很强大的调节系统和功能,对于普通健康人群来说,人体能够有效地控制调节体内各体液酸碱度,使之处于一种动态平衡。
无论你吃的食物是酸的还是碱的,食物进入到胃部,在胃酸的作用下呈现酸性,随后进入小肠,在碱性肠液作用下食物会呈现碱性。经过肠道吸收后进入血液中,如果酸性分子多了,肾脏工作量会加大,多排出一些酸。如果碱性分子多了,肺就多呼吸一些,多排泄一些碱,最终目的就是确保体内的PH值在7.35到7.45之间,保持平衡状态。一般不会受摄入食物的影响而改变,除非在消化道、肾脏、肺等器官发生疾病造成人体代谢失常时,才有可能会受到影响。
文献检索未见因为日常摄入食物不同引起健康人血液PH改变的研究资料,也未见到因为血液PH变酸而致有关慢性病增加的科学证据。真正能够影响人体酸碱度的只有人体自身的呼吸系统、排泄系统以及血液酸碱缓冲系统。
合理搭配膳食才是健康根本
营养专家表示,在食物化学研究中,食物可以分为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或称为成酸食物或成碱食物)。但食物酸碱性在营养学中已经不大提及,营养学理论所说的食物的酸碱性不是直接测一下食物的PH值,看它是酸的还是碱的,而是指食物代谢之后的产物大约是偏酸性还是偏碱性,因为这意味着它能给人体整体的酸碱负荷产生一定的影响。
分类的根据是按照食物燃烧后所得灰分的化学性质,灰分中含有磷、硫、氯元素较多的溶于水后生成酸性溶液,这种食物称为酸性食物,而钾、钠、钙、镁含量较多的灰分则生成碱性溶液,称为碱性食物。这种研究主要用于评价食物的化学性质,特别是在食物矿物元素含量的测定中使用很多。在一些伪科普文章中,有关食物酸碱性质的宣传主张“选择食物要注意酸碱平衡”,并且特别强调酸性食物对健康有害。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这些说法缺乏科学依据,因而不值得提倡。
食物灰分是食物燃烧后剩下的一些元素的氧化物,与食物在体内代谢产物的性质是不同的。食物进入人体后,经过消化吸收和各种复杂的代谢反应,形成数以千计的产物。这些产物有酸性、碱性,还有很多呈中性。血液的酸碱度是各种代谢产物综合平衡的结果,不是仅仅由食物燃烧后剩余的几种矿物元素就可以决定的。一般来说,肉、蛋等高蛋白食物和米、面等高淀粉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硫、磷等元素,代谢之后会生成酸性物质;而蔬菜、水果、奶等食物中含较多钾、钙等矿物质,代谢产物的碱性较强。因此,大多数蔬菜、水果都是碱性食物,而大多肉类都是酸性食物。
“食物酸碱平衡论”谬认为“谷类、肉类、鱼和蛋等酸性食物摄入过多可以导致酸性体质,引起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的发生;蔬菜水果属于碱性食物,能够纠正酸性体质,防治慢性疾病”。而实际上,蔬菜水果能够预防上述慢性疾病的发生,是因为它们产生能量低,而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元素、膳食纤维以及对健康有益的植物化学物质,而不是所谓碱性的作用。
按照“酸碱平衡论”,如果纠正“酸性体质”就可以预防慢性病,那么每天服用小苏打(碳酸氢钠)不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吗?显然,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膳食合理搭配、营养均衡摄入、良好生活习惯才是保持健康的根本。
喝任何水到胃里后PH值都会改变
“酸碱体质”伪科学说法不仅让那些打着保健名义的保健品找到了商机,还与另一种大家日常饮用的产品“弱碱性水”有着微妙的关系,相关产品的企业也一直为“弱碱性水”营造出“有益健康”的形象。比如多款天然矿泉水饮料“呈天然弱碱性,接近人体内环境数值”之类,号称“喝水就喝弱碱性水”。
但营养专家提醒,不管喝什么水到胃里后PH值都会改变。饮用水基本上都是偏中性的,无论是弱碱性还是弱酸性的水,在人体的胃里面,通过胃酸的作用,实际上它都是偏酸性的,因为人体的胃酸是强酸,在消化道当中胰液等消化液的混合作用下,食物、水在十二指肠内呈弱碱性。
另外,人们血液当中的PH值一般是在7.35—7.45之间,身体中有一些缓冲去维持身体血液当中的PH值。这个PH值不会因为所吃的是哪些食物,就有巨大的改变或影响。如果血液的PH值出现巨大变化,这就是身体的代谢出现了一些问题。实际上,饮用水只要符合国家饮用水的卫生标准,都可以饮用,不存在喝碱性水好还是喝酸性水好。
酸碱体质决定生男生女不可信
击穿了食物酸碱性可调节人体酸碱度的伪科学,还有人认为生女孩的X精子耐酸,生男孩的Y精子耐碱,这是酸碱调理影响生男生女的说法。
对此,省人民医院的高医生表示,酸碱体质决定生男生女是一种很荒唐的说法,完全是谬论,不具备任何的科学依据。
生男生女是由X、Y染色体决定的,男孩的染色体是XY,女孩的染色体是XX。关键是要看配对的时候X强还是Y强,这其实是随机的,母亲体内处于酸性或碱性的状态,并不会影响Y精子或X精子的结合比例。其染色体的结合并不受任何的外界环境因素如酸碱性的影响,所以这种说法是十分不靠谱的。
总而言之,无论是通过酸碱体质来判断胎儿性别,还是想利用这点来防病治病都是不可信的。特别是对于本身有疾病的人群,应该积极通过科学的医学途径来治病,而不是寄希望于这种毫无依据的理论。事实上,保持食物的营养均衡、营养充足才是健康的基本要求。
本报记者王嘉
新闻推荐
华商报讯(记者郭小雄)近日,2018年“陕体杯”全国电子竞技公开赛(NESO)陕西赛区选拔赛暨陕西省首届大学生电子竞技联赛总决赛在...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