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在陕西省碑林教师进修学校“创·碑林”创客教师第三期培训“编程与3D打印”培训班结业典礼上,老师们一一展示了所在团队创的3D打印作品。
大家被“智能家庭小助手”萌到了
碑林进校教研员刘晓挺老师介绍说,本次培训是第三期创客培训,主题是“编程与3D打印”。当天展示的作品有:“智能家庭小助手”“盲人手杖”“趣味泡泡机”“平衡车”“电子琴”“印章防盗用报警器”“全天候可调焦智能小孔成像仪”、心脏模型等。
看到这个长得像“机器人”一样的小东西,大家不禁被西安铁一中分校强志科老师手里的这个3D打印作品——“智能家庭小助手”萌到了。它既可以测距离、测温度,又能测湿度,特点是高精度,液晶屏能显示所有数据,清晰直观,同时小巧精致,有创意感,平时还可以作桌面的装饰物。
而由文艺路小学大学区团队制作的“盲人手杖”则温情满满,当盲人手持“盲人手杖”时,前方遇到障碍物且障碍物处于1.2米范围内时,盲人手杖会持续性震动,当“手杖”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小于30厘米时,震动频率达到最快,蜂鸣器随即发出“哆啦A梦”的音乐声,提醒盲人不能继续向前了。
西安交大附中廖泽松老师展示了他们团队的小发明——“平衡车”。他说,这一微缩模型的制作包括车体结构设计、材料制作,以及传感器校准,根据重心的变化他们进行了多次测试,最终实现了小车的平衡。
而汇集了西安理工大附中高媛,西工院附中附小张娜、王梦,西安市三中杨玄冰、陈国华、吴一绮等老师智慧的“趣味泡泡机”则唤醒了人们对童年的回忆。
大胆创新和创造 才能成为创客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马红亮教授点评说,此次老师们展示的8件作品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品源于生活中的问题或创意,并且有迭代过程,说明老师们的创客水平比较高。
西安理工大附中高媛老师激动地说:“通过设计本次作品,全体组员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尤其是锻炼了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会了从生活中寻找创意,在平凡的东西上找到闪光点。”
“全天候可调焦智能灯光小孔成像仪”创作团队——西安建大附小刘欢、侯霄茹和振兴路小学范振华老师的感受是:“首先要大胆行动起来创新和创造,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创客。当创客把创新与创造和教学结合起来,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导航,我们才成为创客教师。”华商报记者 耿艳红 文/图
新闻推荐
2020年医疗共同体要覆盖陕西省县域内二级公立医院 将实现医共体内同岗同薪同待遇
记者23日从省卫健委获悉,陕西省加快推进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工作,到2020年,医共体要覆盖全省所有县域内二级公立医院和政府办...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