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上午10时,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陕西省全面深化国企国资改革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陕西省国资委主任任国,陕西省国资委副主任骆东山,陕西省国资委副主任李宏军,陕西省国资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邹满绪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记者 王孟颖 任政
据陕西省国资委主任任国介绍,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陕西省与全国同步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国企国资改革。第一阶段从1978年到1992年,主要是推进机制创新,扩大企业自主经营权;第二阶段从1993年到2002年,主要是推进制度创新,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第三阶段从2003年到2012年,主要是推进体制创新,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始,国企国资改革进入第四阶段,特点是全面改革、深度改革。五年来,国企国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概括起来讲,工作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注重高位推动做好顶层设计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国企改革工作,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指示批示,亲自安排部署。省政府专门成立国企改革领导小组统领国企国资改革工作,从2016年开始,连续三年召开全省国企改革推进大会,高点谋划、高位推动国企改革工作。落实国家“1+N”顶层设计,形成陕西省“1+18”政策文件体系,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省属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等18个改革配套文件,为陕西省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
坚持突出重点注重试点先行
国企改革系统性强、涉及面广,包含国企分类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强化国资监督管理、加强党的领导等多方面内容。在18户省属企业及权属企业开展了“六项改革”试点。陕投集团、有色集团、粮农集团、金控集团4户企业主要开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归位或授权24项权利给企业董事会,集团职能优化和产业优化取得积极进展;在陕煤集团新型能源股份公司和北元化工、中陕核集团华浩轩公司、燃气集团交通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等开展混改和员工持股试点,11户企业试点任务全面完成;陕汽集团、秦风气体2户企业开展规范董事会建设试点,企业董事会结构优化和运作基础工作完成;在陕国投、秦风气体2户企业开展董事会选聘经理层成员试点和薪酬分配差异化改革试点,选聘的9名高管均已到位,已全面实施市场化薪酬。目前各项试点基本结束,正在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以试点引领带动各项改革全面铺开。
做好统筹规划分类专项推进
坚持把推进整体工作和开展专项工作相结合,每年按照省委年度改革要点细化分解工作任务,建立工作台账,明确时间节点,压实工作责任,对重点改革事项督落实、督进度、督成效,建立制度化、常态化督导机制。近两年,4项专项工作推进成效明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去产能,退出煤炭产能1815万吨、钢铁产能60万吨;去杠杆,市场化债转股落地490亿元;去库存,“两金”占用总规模逐年下降,今年同比下降2.4%;降成本,成本费用利润率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百元营业收入负担成本费用97.1元,同比下降0.6元;补短板,省属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6%,高于全省1%的平均水平。“处僵治困”方面,累计处置僵尸企业70户,占总户数168户的42%,处置资产总额47.85亿元,清理负债40.31亿元,妥善安置职工1008人。压减法人户数方面,累计减少法人186户,减少各类管理费用2.12亿元。延长石油集团油田公司采油厂总数由23个整合为13个,陕旅集团实行了“三级架构、两级管理”运营模式。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方面,陕西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涉及115.6万户,任务量全国居首,占总任务量的10%,是国家督办的重点省份。截至10月底,全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已完成移交或签订正式协议率100%,完成移交95.99%,近期分十组正在开展督查和验收工作,今年12底前全部完成省属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和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明年起企业不再以任何方式为“三供一业”承担相关费用。
省属国有企业不断深化改革,紧抓市场机遇,近年来实现了长足发展。截至2018年9月,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26144.2亿元,排全国第7位;所有者权益7997.9亿元,排全国第5位;实现营业收入8187.2亿元,排全国第5位;利润总额297.8亿元,排全国第8位。
总体看,国企国资发展呈现出三方面特征。一是规模实力不断壮大。省属国有企业总资产已由2004年成立之初的1545.3亿元增长至2017年年底的23865.3亿元,增加22320亿元,增长了14倍,年均增长23.2%;所有者权益由431.8亿元增长至7096.4亿元,增加6664.6亿元,增长了15.4倍,年均增长24%;营业收入由693.5亿元增长至10132.1亿元,增加9438.6亿元,增长了13.6倍,年均增长22.9%;延长石油集团和陕西煤业分列世界500强企业的第288位、第294位。二是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利润总额由2004年成立之初的46.1亿元增长至2017年年底的331.8亿元,增长了7.1倍;上交税费由79.2亿元增长至724.3亿元,增长了12.9倍。三是转型升级不断加快。能源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建筑等优势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电子信息、环保、医药等新兴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一批企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延长石油集团天然气产量提升到32亿立方米、全球首个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成功投产,陕西煤业煤炭转化率提升到21%,法士特重型汽车变速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一,陕汽集团实现由重卡向中轻卡及新能源汽车转变。
据了解,当前,国企国资改革进入攻坚期,企业转型升级处于关键期。11月5日,省政府出台了《陕西省深入实施国企国资改革攻坚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对下一阶段国企国资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安排。概括起来主要是“一个目标、九大任务、五项措施”,就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实现省属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实现“结构优化、效益良好、创新驱动、充满活力、绿色发展”。
新闻推荐
□记者唐冰营商环境怎么样,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最有发言权。11月28日,省政协召开优化营商环境三级联动专题民主监督企业代表...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