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甘甜
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89.3%,城镇新增就业46万人、登记失业率3.2%……过去一年,陕西省有关部门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推动全省就业创业工作取得新成效。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省两会上,就业问题成为与会委员普遍关注的热点。大家纷纷建言献策。
“高校毕业生就业事关广大学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省政协委员、西安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刘卫国表示,应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
刘卫国建议,应出台相关政策,适度提高基层工作待遇水平,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充实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基层单位,从事教育、卫生、农技、扶贫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应积极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活动,进一步明确有关部门及见习单位工作职责,提高见习留用率。应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强化创业政策扶持,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助力大学生创业创新。
“要重视妇女就业问题。”省政协委员、安康市妇联主席邱祖凤说,过去一年,安康市妇联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手工制作、家政服务、电子商务、农家乐经营等方面的培训,提升妇女就业创业能力;组织专场招聘活动72场,帮助7000余名妇女实现就业;命名市级巾帼就业创业示范基地48个,带动2000余名妇女就业。
“为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要想方设法帮助农村贫困妇女实现就业梦。”邱祖凤说,“我们将进一步创新巾帼扶贫模式,为贫困妇女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让她们持续增收。”
“我们要抓住就业这一民生之本,让人们在劳动中创造财富,在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省政协委员、新山海源人力资源集团董事长李元彬认为,经济总量不断扩大,是稳定和扩大就业的基础。他建议,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增强经济活力,进一步扩大就业容量。要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贫困劳动力、返乡农民工等群体的就业工作。政府、企业、社会组织要加强协同合作,盘活社会资源,携手促进就业工作。
省政协委员、团省委副书记徐永胜说,当前,电商物流和快递业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而且为社会带来很多就业岗位。应加大对新兴业态的扶持力度,鼓励、支持劳动者通过新兴业态实现多元化就业。
“在发展新兴业态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对从业者的各项保障。”徐永胜建议,应进一步完善薪酬福利制度,加强技能培训,提高从业者素质;加大对相关企业的监管力度,促进规范用工,加强职业保障,提升从业者的生活满意度,让他们工作更加舒心。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崔福红黄敏)1月24日,记者从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2018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了解到,2018年全省实现生产总...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