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宝勤
在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提案组,省政协常委、农工党陕西省委会副主委马鹏程提交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建议》的提案,引起了工作人员的关注。
为什么会关注到这个问题?马鹏程用一句朴实无华的话语道出了一个准确客观的道理:“农村居民即便没有收入,还有一块耕地,最少吃饭不用愁,而城市居民要是没了收入就寸步难行了。”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救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居民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可以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开展,在维护居民的生活权益、遏制城市贫困规模扩大、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马鹏程调研发现,现实生活中,城市低保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困难与问题,影响了低保工作的实际效果,阻碍着低保作用的更好发挥。
比如,家庭经济状况核查难。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核查手段还是靠传统的入户调查、邻里走访、信函索证,以及一些有限信息的手工比对。这些办法只能计算核查对象的显性收入和固定收入,难以准确掌握隐性收入和弹性收入。实际操作中往往是在工作人员和核查对象都能认可的区间取一个“模糊收入”。
除此之外,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保障对象退出难,工作强度大,人员编制不配套、工作经费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制度设计层面的,也有实际操作层面的,都需要得到有关部门的正视和解决。
马鹏程在提案中建议,应建立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网络,切实提高低保救助的精准度。加强就业扶持,提高低保对象自食其力的正能量效应。加大人力财力投入,夯实基层工作基础。
“要鼓励和引导低收入者主动就业、积极创业,变低保救助‘输血’为个人工作‘造血’。”马鹏程认为,织牢城市居民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安全网”,需要严核查、退保和经费“三大关”,只有这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才能更加规范化、有序化、有效化。
新闻推荐
华商报记者体验劳动监察科长一天工作 最多一天跑11个案子 有成果也有“冷脸” “我们不给劳动者一条路走,劳动者就无路可走了”
昨日,劳动监察人员督促一家公司尽快核算付清所欠工钱华商报记者邓小卫摄在看这篇一线劳动监察人员的普通一天报道之前,我们...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