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为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记者 李欣 杨力 摄)
■记者刘雪妮张端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将坚决破除民营企业发展障碍,作为2019年陕西省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内容。报告指出,要着力消除民营企业在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等方面的不公平待遇,切实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民营企业发展有哪些痛点难点,陕西省民营经济如何做大做强、迈向锦绣春天,人大代表们纷纷畅所欲言,为改善陕西省民营经济成长环境出谋划策。
破除壁垒建立公平竞争机制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着力消除民营企业在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等方面的不公平待遇,切实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这些内容让我深受触动和鼓舞。”在民营经济领域细耕多年,人大代表王衍表示,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完善的市场机制,让民营企业成为公平竞争的市场主体,像其他所有制企业一样平等地从市场获得各种资源,这对陕西省民营经济发展是非常关键的。
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家对营商环境的感知最敏锐,也最深刻。“去年以来,陕西省尤其是西安市营商环境不断提升,作为本土成长的民营企业,我们深切感受城市的一步步变化,真切体会到政府行政效能的大幅度提升。这让我们民营企业家感到非常振奋。”当前,民营企业在发展中还面临着很多的问题,王衍代表建议,通过市场化改革推动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真正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宏观调控体系。对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环节和领域,引进社会资本,形成多种所有制企业有序竞争局面。
人大代表王文也是一位民营企业家,她同样对营商环境变化感受颇深。她告诉记者,“近几年政府做了很多努力,像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为企业松绑、为创新除障、为公平护航,陕西省营商环境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
王文代表说,当前从外部环境来说,民营经济发展依然存在一些矛盾和掣肘,民营经济自身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推动民营经济“由低走高”“由大到强”,政府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遵循市场规律,制定标准规则,加强监管和服务,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好的服务。她建议,坚决清理违反公平、开放市场规则的制度行为,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等制度,消除有形“坚冰”和无形“壁垒”,让各类市场主体得到公平对待,平等分享各种资源,放开手脚参与市场竞争。
加强金融配套服务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而金融与实体经济密切联系、互促共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支持引导金融机构落实国家货币信贷政策,继续扩大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要设立民营企业纾困基金,健全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奖补机制。积极推广‘智慧县域+普惠金融’,解决农户和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我认为,要加强金融配套服务实体经济,就要紧贴企业实际发展中的难点痛点。”
深谙问题所在,王衍代表提出了延长贷款期限、简化审批手续、建立征信担保体系等建议。
王衍介绍,按现行政策,抵押登记的有效期限一般为一年。超过期限,企业必须每年进行一次登记评估。鉴于企业生产和经营回款周期长的特点,建议加大三年期中长期贷款支持,在贷款项目的用途、资金量上,进行精细化量身定制,让金融更好服务企业经营发展。针对民营企业存在贷款难、融资贵,民营企业的贷款上浮利率相对来说都比较高,初创企业、小微企业没有相应的资产抵押,贷款难度大的现状,她建议让民营企业与其他所有制形式享受同样的上浮利率;打破以企业规模、性质作为支持与否条件,特别支持中小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加大对民营企业信贷投入和信贷支持比重;建立统一的专门机构对民营企业融资进行管理,统一沟通协调、落实相关政策主张。
此外,她还建议应尽快制定地方性的关于民营企业担保、融资、产业投资等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融资的法律体系。
减税降费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现在民营企业经营税费占经营成本比重很大,社会期待减税降费呼声很高。去年以来,中央密集出台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包括四次降准、减税降费、设立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增加贷款贴现等,都是利好政策。但就增值税税率、社保费率等一系列企业经营面临的痛点,还需抓紧推出实施细则。”提到减税降费,王衍代表感受深刻。她建议,对中小企业、科技型初创企业实施普惠性税收免除,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活力。2019年税改新政实施以来,地方更多的减税降费措施需要出台得更快一些、步子更稳当一些,避免因税费减免政策过缓造成企业人员下岗、经营受阻等一系列反应。
“给企业减负就是为经济蓄能,帮企业克难就是给发展除障。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落实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这对民营企业来说是个实实在在的利好消息。”省人大代表王文介绍,目前部分兄弟省市出台了以更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相关措施,其中就包括降低社保费率、可缓交住房公积金、扩大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规模、提供增信资金支持、设立民营企业平稳发展基金等一揽子谋划,并将减负降成本目标定在了1000亿以上,想方设法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更好服务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王文表示,希望陕西省积极落实税收减免政策,学习兄弟省市好的经验和做法,尽快拿出具体数据指标,给民营企业吃下“定心丸”。同时,规范降低保证金和社保费率、清理服务性收费、取消违规收费等等,进一步降低企业负担,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厚植发展土壤
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一个城市、地区甚至地域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而营商环境则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土壤。这两年,陕西省营商环境各项指标大幅提升,去年全省市场主体总量增长达29.1%。可以说,广大企业家和创业者已经用实际行动为陕西省营商环境投了票。
《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建立亲清政商关系,完善民营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成立民营企业维权投诉中心。关于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人大代表王文是这么理解的,“政府对于民营企业家,要作为‘自己人’,一视同仁来服务;但不能当成‘家里人’,想伸手时就伸手,想拿什么就拿什么。政府部门既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又守住底线、把好分寸,真正做到随叫随到、不叫不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让企业有困难愿意找政府,政府能够理直气壮地帮企业。另一方面,政府也应实施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机制,增强政府部门服务企业的主动性,真正实现既亲又清的新型政商关系。”
“现在我们的街道漂亮了、卫生了,政府部门办事效率也提高了,烟头革命、厕所革命和行政效能革命这‘三大革命’让我们看到了巨大的变化,但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这些还远远不够。”人大代表马悦认为,营商环境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陕西良好营商环境应该全民、全社会共建。
他告诉记者,“当下对于构建营商环境,还有很多人认为这是政府的事情,这种理解是非常片面的!”他说,不管是吸引外部企业投资陕西,还是让本土企业更有自信根植于陕西,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建立良好的营商环境氛围。马悦提到了最近西安末班地铁第二次开门搭乘女乘客的故事,他感慨地说,“这个故事充分体现了不经意间的小暖心、小善举,却达到了让人眼前一亮、心里一热的服务最高境界。这样的小故事就应该成为陕西营商环境的好故事!”
“从眼下来看,广大市民对营商环境重要性的理解、认知、拥护及参与构建,这些还需要政府倡导和媒体影响带动。”在他看来,我们每位市民都应行动起来,在享受这块土地巨变带来自信的同时,也应从自身做起,以更亲和、更友善、更宽容、更热情、更守规来为构建营商环境作出贡献,让更多的人愿意来陕西、愿意留在陕西投资创业!
新闻推荐
阳光讯(记者熊玺范启彬通讯员任伟锋)哥哥小肠坏死全部切除,只能依靠输液打针维持生命。近日,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将43岁妹妹...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