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陈曦
有的企业想搞慈善、献爱心,就不妨拿出些实实在在的优惠,不要“消费”环卫工;而环卫公司也得长点心,对前来送温暖、送清凉的企业可以热情接待,但不能完全不设防。
高温天气,最辛苦的就是户外劳动者。作为城市的美容师,环卫工冒着酷暑、流着汗水扮靓城市,理应得到社会的尊重、理解和善待。然而,近日发生在武汉的一起涉及环卫工权益的事儿,却让人在炎热的天气里感到阵阵心寒。
“居然把过期的瓶装水发给环卫工?”武汉市民张先生称,自己的母亲是一名环卫工,他发现环卫公司发放给母亲的防暑降温瓶装水过了保质期。对此,环卫公司称,已联系厂商,水的质量没有问题,生产日期钢印出了问题;这批水是作为慰问品赠送的,厂家也是善意。据悉,这批瓶装水已被召回并销毁,环卫公司将通过正式采购流程,重新采购一批盐汽水。
按理说,正规的食品生产企业都有严格的食品出厂检验制度,查验出厂食品的检验合格证和安全状况,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生产日期或生产批号、保质期等重要信息,并保存相关凭证,作为日后抽查的依据。整批食品生产日期有误,这对于一家正规企业而言,几乎是不可能犯下的过错;即使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不慎弄错了日期,在出厂检验时也能查得出来,肯定会整批返工,又怎么可能神不知、鬼不觉被当成合格品出厂了呢?
厂家给环卫工送福利、送清凉,原本是好事一桩,你好我好大家好,环卫工收获了爱心与实惠,而厂家也博得了好名声。可是,如果送出的是过期瓶装水,那性质就完全变了,厂家这是认定了环卫工可能忽视生产日期呢,还是把他们当成垃圾回收站了?事件被曝光之后,像生产日期钢印出了问题,这种拙劣的借口也好意思说出来,厂家这是对环卫工、对社会公众的智商有什么误解么?如果真有心慰问环卫工,直接从生产线上搬些新鲜货,最能体现诚意;就算是从库房里拿积压货,“不过期”也是最起码的要求吧。
事实上,过期瓶装水最终抵达环卫工手中,环卫公司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抛开“环卫公司与瓶装水厂家是否存在隐秘关系”这一谜团,单说该公司在接收和发放慰问品上的疏忽大意,就足够管理层好好反思,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了。管理层不能看到慰问品就喜笑颜开、照单全收,也得派人查验一下产品质量是否合格、有无毛病,再决定是否向一线员工发放。如果图快、图便捷、图省事,疏忽之下就把成批的问题商品一股脑发给了员工,员工会怎么想公司,又会怎么看管理层呢?恐怕不难想象吧。
拿过期品慰问环卫工的事,这显然不是第一起,之前陕西某企业给环卫工赠送的是过期大米,当时的说辞是发错了。我们希望,这样的奇葩事儿就到此为止吧!有的企业想搞慈善、献爱心,就不妨拿出些实实在在的优惠,不要“消费”环卫工;而环卫公司也得长点心,对前来送温暖、送清凉的企业可以热情接待,但不能完全不设防,若发现问题捐赠品,必须第一时间拒之门外,切实维护员工权益。
新闻推荐
2018年年初,小于是一名酒店的安保人员,这份辛苦的工作,他早就不想干了。辞掉工作后的小于,在和老乡无意闲聊中得到了造假酒挣...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