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文艳)当前,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已成为城市年轻一代职场父母的“刚需”,社会各界高度关注。8月22日,省政协召开月度协商座谈会,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围绕促进陕西省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为筹备好本次月度协商,省政协组织委员深入安康、汉中和西安市6个区县、18个托育机构开展专题调研,组织召开座谈会6场,发放调查问卷表9600余份。调研发现,陕西省婴幼儿照护服务市场需求日益旺盛,但存在着工作合力尚未形成、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托育服务供给不足、托育机构整体偏弱、专业人员严重匮乏等问题。家长对于婴幼儿托育机构存在安全、师资和收费过高等诸多顾虑,期盼托育机构以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和临时托等多种形式,提供方便可及、安全放心、质量保证、价格合理的托育服务。
为此,委员们建议制定出台陕西省《关于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工作实施意见》,明确3岁以下托育服务机构的场地条件、设施设备、安全卫生、人员资质等设立标准,制定出台托育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准入条件、配备标准和服务规范。进一步明确发改、人社、财政、教育、民政、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工作职责,夯实牵头部门责任。探索建立健全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事业发展联席会议机制,定期研究重大问题,通报工作情况,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形成推动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事业的工作合力。
委员们建议,建立财政支持制度,设立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定额和定向划拨,支持公办服务机构硬件建设,或对现有闲置设施进行改扩建,填补目前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缺失的空白。通过采取提供场地、减免租金和税收等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托育机构,并着力完善家庭养育的政策支持,比如探索研究家庭育儿假,将妇女产假、哺乳假适当延长,增加配偶护理假等育儿假期。
同时,要立足家庭、依托社区、面向社会,鼓励支持多元共建,增加照护服务供给。发挥城乡社区医院及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功能,促进各种服务资源下沉到社区,扩大婴幼儿照护服务的覆盖面,使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用人单位在工作场所为职工提供婴幼儿照护服务,鼓励有相关资质和符合条件的组织和个人,举办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各类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通过公办、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模式,构建多种形式并存、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托育供给体系。
委员们还建议,加强行业监督管理,明确监督机制与管理手段,规范婴幼儿托育服务行业的运营模式、工作流程、服务标准,使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健康有序发展。探索推行标准化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创建工作,努力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依托资源多措并举,加强婴幼儿照护专业人员队伍建设。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冯红林)日前,陕西电力作家协会成立大会在西安召开。陕西省电力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李红波主持成立大会,陕西省电力行...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