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在此时落,月在此时圆。人间天上,歌起舞飞旋。”又到一年中秋佳节,在一轮明月的映照之下,中国人一边品闻着丹桂之香,一边吃着团圆的月饼,共享人间之乐。在全国各地,以欢庆中秋佳节为主题的文化活动此起彼伏,中秋嘉年华、汉服出游、灯会、民俗展演、快闪……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人们用独有的形式喜庆佳节,为家人、朋友、国家送出深情祝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把中秋节看作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据相关史料记载,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中秋节又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因“月”而起,中秋传统文化活动除了赏月、吃月饼,还包裹着放天灯、舞火龙等特殊风俗,因各地文化差异,中秋月所照之处,生发了不同的民俗文化。到了今天,在传统文化的浸润和当代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包括中秋节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又有了新的发展和延续。
今年中秋,一些地方结合当地文旅资源,早早推出中秋之旅,借助“文旅+民俗文化”模式大打节日牌。而一些景点,更是开出“最佳赏月地”清单,引导游客赏月的同时,也打造出赏月网红地,吸引了不少“粉丝”。9月11日晚,在陕西渭南市博物馆,一场名为“愿逐月华流照君”的中秋节系列活动惊艳亮相,游客和市民在博物馆赏铜镜、品诗词、做月饼、修文物,用心感受中华文化。让博物馆“活”起来,让传统文化更加具象地走进市民,在传统佳节,我们不难看到越来越多的文化活动正在走出冰冷的美术馆、博物馆,以接地气的形式唤醒我们的传统文化记忆。
随着快闪活动的流行,今年中秋节,许多地方的中秋快闪活动精彩纷呈,不管是在车站、广场、公园,还是社区,快闪文化像一股旋风,以突如其来的艺术形式惊艳亮相,为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吹来了徐徐清风。让传统佳节多些文化包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必将精彩无限。
新闻推荐
陕西省将编制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建设规划及相关技术标准 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设施建设
本报讯(记者朱雪娇)为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建设要求,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加快陕西省垃圾分类...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