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陕西 西安市 铜川市 宝鸡市 咸阳市 渭南市 延安市 汉中市 安康市 商洛市 榆林市
地方网 > 陕西 > 今日陕西 > 正文

惠农政策多“甜头”幸福生活有“盼头”

来源:农业科技报 2019-09-23 22:47   https://www.yybnet.net/

农业科技报社全媒体实习记者 郭媛媛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的农村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免除农业税,再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乡村振兴,农村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地处陕西关中地区的杨凌农民也充分感受到了农村社会变革所带来的冲击和红利,家住杨陵区揉谷镇光明村的村民赵乃全,亲眼见证了农村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

“15亩地打了1万多斤粮食”

“包产到户之前经常吃不饱,天天喝稀饭,稀饭稀的能当镜子照。包产到户后先是能吃饱了吃好了,再往后衣裳穿得好,房子修得高,收音机、电视机、冰箱样样都有了。”9月16日,记者在光明村见到了82岁的赵乃全,老人讲起农村的巨大变化,既激动又兴奋,有说不完的话。

赵乃全一家6口人,包产到户后有耕地近10亩,再加上承包村里的地,他一下种了15亩地。“一想到自己一下子有这么多地,真是睡觉都能笑醒。”有了自己的地,也有了生产自主权,播种、犁地、施肥、除草......赵乃全在承包的土地上精耕细作、挥汗如雨,把庄稼伺候的妥妥帖帖,辛苦付出终于换来了丰收的喜悦。“我记得包产到户第一年,15亩地打了1万多斤粮食,晒都没处晒,最后5个小席包都装不下。”赵乃全回忆起当年的丰收开心地说道。

“光这些钱都花不了”

赵乃全回忆道:“那时候要交公粮,别人家只有几亩地,用架子车拉几袋子粮食走着就去了,我家15亩地,要雇一个拖拉机拉着十几袋粮食去粮站。每年的提留款和农业税我都是第一批交的,国家给咱白种这么多地,咱就应该积极主动给国家做点贡献。”

在当时,广大农民普遍以粮食抵缴农业税,俗称“缴公粮”。粮食产量高了,但农民仍有负担。另外,还有一项“提留款”。2006年,中国农民彻底告别了农业税和提留款,这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取消农业税政策好得很。年纪大了,我把土地承包给别人一大半,每年收入上万元,政府发的土地补贴还有不少,一年光这些钱都花不了。”赵乃全高兴的说道。

“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

2014年,国家新一轮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开始实施。2015年,赵乃全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自己变成股东,不仅帮助壮大了现代农庄,个人利益也实现了最大化。

“现在的日子太幸福了。除了我的土地和股东的收益,看病有新农合,社保每年能领几百元,我们80岁以上老人每个月还有固定领取的零花钱,国家的政策真是越来越好!”如今的赵乃全是吃、穿、住、行样样不愁,吃饭去村里的幸福院,衣服都是儿孙帮忙买,住的是三层小洋楼,他感觉现在的日子比蜜甜。

新闻推荐

综合国力的历史性跨越——共和国经济发展成就巡礼

2019年,新中国迎来70周年华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入关键之年,历史与未来在这里交汇。风雨砥砺,春华秋实。70年来,中国...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惠农政策多“甜头”幸福生活有“盼头”)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