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注定不平凡,新闻里的疫情通报一条接着一条,医务工作者的敏锐直觉让我警醒,我想我该做点什么了。作为感染专科的一名护师,我果断报了名。1月25日傍晚收到了第二天出发的通知,就这样我正式成为第一批驰援武汉的陕西医疗队队员。我拒绝了老公来送我的要求,因为我想平静一些,就当这是一次业务进修。
有一种等待叫希望
来武汉的第二天我们就开始了紧张的培训,陕西省第一批驰援武汉医疗队被分为重症组和普通组,我们反复讨论研究如何做好护理操作,反复练习穿脱防护服隔离衣。
2月6日,我正式进入武汉市第九医院新冠肺炎确诊病房,这里有正式床位32张,还有若干加床。大多数病人的病情还算平稳,只不过一层一层的防护服裹着身体,密不透风,我气喘吁吁,汗流浃背,行动越发慢了,护理工作的难度大大增加。
21床的阿姨不停地问我:“他们怎么一直在输液,我为什么就输这么一点?是不是把我忘了?”“我的检查结果出来了吗?是不是很严重?我还能活多久?”我知道她有些恐慌焦虑。
“阿姨,您最近恢复得特别好,照这样下去,很快就可以出院了。”“阿姨,好好吃饭,心情好很关键,营养跟上了,抵抗力好了,病就好了一半。”每次说完话,她都不让我走。
要下班了,阿姨拉着我的手说:“啊,这就走了,不来了吗?”“来,阿姨,明天我还来,明天晚上我就来陪您,有需要就找值班护士。”“那我等你啊,可别骗我啊。”出病房门的那一刻,我转身看见阿姨还在望着我,像是在提醒我别忘了明天的约定。
有一种等待叫希望,有一种努力叫坚守,被需要的感觉,让我快速成长,年青一代的责任,理想信念的担当,我准备好接过前辈手中的大旗,像影子追着光奔跑。
和死神的博弈,有输也有赢
2月9日,结束了长达10个小时的夜班,第一次觉得夜很漫长,静得可怕,怕到不敢停下脚步。
病区不能自理的患者多,每天除了输液、测血压、换药、测指脉氧,我们要逐一喂饭喂水,翻身拍背更换尿不湿,处理大小便,更要陪他们说说话,做好心理疏导。直到他们端上早餐的那一刻,我长出一口气,一夜平安呀!
病房里年龄最大的一位患者93岁了,因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病),住进来的时候就一直昏睡,生活不能自理,我们每天轮着给他翻身、拍背、喂水喂饭、处理大小便等等。
(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北电南送”再添跨省“高速路” 陕北-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开工
本报讯(记者吴鹏飞)近日,陕北至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开工仪式在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普宇工业园陕北换流站现场举行,工...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