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民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观田家》,是对唐时关中地区春耕繁忙景象的描写。惊蛰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这时地气皆通,春回大地,陕西关中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
茵陈也叫茵陈蒿,民间俗称白蒿,别称茵陈或绵茵陈,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有香气,在我国各地都有分布,多生于田间、地头、路边、沟边。
惊蛰节令,阳气上升,日渐暖和,桃杏含苞,百草露芽,关中民间有采茵陈、吃茵陈的习俗。采茵陈的习俗我国古已有之。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采蘩》篇:“于以采蘩,于沼于沚”,蘩,就是茵陈。早春二月,白蒿萌芽,嫩芽即茵陈,采摘后可做菜。关中人习惯把采回的茵陈嫩叶洗净晾干,拌上面粉,蒸成菜馍(饼)或菜疙瘩(菜团子)食用。
关中民谚“春天吃茵陈、越吃越精神”是说吃茵陈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功效。又曰“二月采白蒿,日月节节高”,是说二月去田野采白蒿,家道平安,人丁兴旺,一年四季,人不生病。民谚还说“二月的茵陈三月蒿,错过时节当柴烧”如果不抓紧采摘,往后的茵陈只能当柴烧了。
茵陈除了当菜吃外,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其性微寒,味苦无毒,有香气,能发汗,利尿、利胆。是活血、软化血管和降血压的良药。用其煎汤内服或嗽口,可治疗口腔溃疡,疗效显著。煎汤当茶饮,治疗高血脂疗效颇佳。
关中产的茵陈叫西茵陈,质量好,药用价值高。(B)(13)
新闻推荐
疫情期间陕西省首个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顺利入仓 确保骨髓移植患者得到及时收治
护士在对层流病房进行最后的清洁及消毒。(首席记者李明摄)本报讯(记者王燕)3月2日,等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李女士顺...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