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朝诗人杜甫《春夜喜雨》中的这几句诗为我们描绘了春雨润泽万物的美好画面,诗境淡雅清幽,虽历经千余年沧桑,读之仍令人如痴如醉。此诗创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春,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终因陕西旱灾而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开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他耕田种菜,与老百姓打成一片。在那个靠天吃饭的年代,没有现代化的水利设施,天然降水显然是农民的救命稻草。诗句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而“潜”“润”“细”等字则生动地写出了雨“好”的特点。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此时,天气回暖,草木萌动,万物复苏,降水量逐渐增多。雨水节气的时候正处于数九寒天的七九,民间谚语说“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意味着广大农村开始呈现出一派春耕的繁忙景象。号称明朝第一才子的解缙,曾任内阁首辅,并主持编纂《永乐大典》。相传18岁那年参加乡试得了第一名,当时下着小雨,解缙喜极不慎滑倒,遭村人笑之。解缙随口赋首打油诗《春雨》:“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跌倒解学士,笑煞一群牛。”虽说是嘲笑大家的,但也从侧面告知乡邻百姓春雨的珍贵。
此时,春暖花开,万象更新,这也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馈赠。唐朝诗人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中说道:“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诗句清新自然,语言细腻,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此诗是写给当时任水部员外郎的诗人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韩愈约张籍外出春游,张籍以事忙年老推辞,韩愈于是作这首诗寄赠,极言早春景色之美,希望触发张籍的游兴。
如果说韩愈借此诗描写的是孟春之美,而宋代志南的《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中“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则全方位立体式描写了清明前后杏花盛开、细雨绵绵、杨柳婀娜、微风拂面的季春之美。后人所说的“杏花雨”“杨柳风”或许来源于此吧。
说到描写春雨春景的诗词,一定会想到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王维、孟浩然。王维在《渭城曲》中说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画面,为这场送别提供了春天甜美的温馨气氛。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却不是忧伤的离别,全诗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则抓住了春天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清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历代诗评注读本》评价此诗“描写春晓,而含有一种惋惜之意。惜落花乎?惜韶光耳。”其实,在王维、孟浩然之前,东晋诗人陶渊明才是田园诗派的创始人,他在《拟古》(其三)中说“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从横舒。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描写了春雨过后,自然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语言朴实而又深厚醇美。这与杜甫所说的“好”雨有异曲同工之妙。
昨夜,鲁南苏北地区下起了小雨。我想,这也是一场好雨吧!遂作此文,以记之。
新闻推荐
省科协支持25个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开放共享 重点项目单项最高获15万元补助
本报讯(记者王嘉)记者昨日从省科协获悉,为充分发挥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推进陕西省科普公...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