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陕西街,因其有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陕西会馆而小有名气。但这条曾引领成都服装时尚潮流数年的街,于我而言,却因为在这里做成的一件件漂亮衣衫而记忆犹新。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初显成果,女人不再穿统一的黑、白、军绿、灰等几种颜色和简单款式的衣服,而是在穿衣风格上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的景象。
那时的我,正是爱美的年纪,在穿衣扮靓上总想标新立异。要做到与众不同,就得从选布料到选款式再到加工,都要有所讲究。最重要的是,做衣服比买成衣要便宜很多,而且可以穿出个性,因而那时的缝纫店也多。而陕西街逐渐形成了服装加工一条街,在成都小有名气。爱美的女士们,为了做一件自己满意、又有些小小创意的衣裙,有时要往陕西街跑上四五次。
一次,我手上有块海蓝色的布料,觉得可以做件外套。又正好在《大众电影》上看到一个演员穿的外套有些别出心裁,于是我拿上《大众电影》,直奔陕西街而去。
从陕西街西边进去,只见路两边的街沿上摆满了正在发出轻快作业声的缝纫机。有的摊主在用软尺在给顾客量尺寸,有的摊主在一张两尺长一尺宽、铺有阴丹蓝布的工作台上记录顾客的要求……每台缝纫机的顶上都撑有一把大大的伞,下面用一竹竿挂上为客人加工好的成衣。这便是一个简易的“制衣坊”了。这些摊主一般都是单打独斗,有男有女,规模稍大的则是夫妻档。这样的小摊,在陕西街上有好几十个。
只要有人拿着布料从陕西街经过,摊主们无论是踩着缝纫机还是正在忙于和顾客打交道,都会热情地打招呼:“小姐,要做衣服哇?”我选择了陕西街中段的一对夫妻摊主给我做衣服。当我将《大众电影》拿出来,指着我想做的那件外套时,男主人得意地说:“我前两天已经给一个小姐做了一件这个样式的深灰色‘的卡’外套了,找我做,包你满意。”
几天后,我将加工好的衣服取了回家。穿在身上往穿衣镜前一站,斜的“暗包”、尖领,左右胸前各从上至下做了三条细褶子,这件外套穿在我身上既充满活力又有几分雅致,我很喜欢。但我又觉得腰身稍显肥大,于是,又拿去找摊主修改。
如此这般跑了几趟陕西街,改好的外套让我非常满意。果然,当我身穿这件外套出现在各种场合时,都受到了好评。有的说是款式好,有的说是缝纫技术好,说那三条细褶子的线走得直。有朋友向我要了这家摊主的编号,径直找上门去加工衣服。而这件外套,也成了我那两年的“当家衣”,相册中,那件衣服的出镜率相当的高。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跳交谊舞几乎成为一种全民爱好,女性着裙装,最好是大摆裙,跳起舞来才显得时尚。因此,我在陕西街也加工了不少连衣裙和春秋季穿的半截裙。
有次到深圳出差,我买了节黄底配不规则黑点的布料。自己设计了当时尚不多见的长袖连衣裙。我在陕西街看见一个摊主的大伞下挂了几条裙子,知道这个摊主可能擅长加工裙装,就将要求告诉了女摊主:上身为小方领、胸前一排扣子,下身为百褶裙(跳舞时舞步可以很大)……说完,女摊主已将我要的款式的草图画了出来,然后就是量尺寸。
我在穿这条连衣裙时,配了一根朋友从香港给我带回来的白色宽腰带。这条裙子,让我在单位上和大街上都赚足了眼球,也给我带来了不少快乐。这种快乐,或许比如今在大商场刷卡买时装的感觉更惬意,因为那时穿的每件衣服,或许都是独一无二的。
后来,随着城市建设的规范化,曾经风光的制衣一条街也销声匿迹,但我曾经在这条街追逐服装潮流的点滴细节,却成为我温馨美好的回忆。(俊娴)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明张天宝记者冯红林)3月10日,国网陕西经研院完成榆能榆阳区300兆瓦光伏平价上网项目等4个重点项目接入系统评审,为...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