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陕西 西安市 铜川市 宝鸡市 咸阳市 渭南市 延安市 汉中市 安康市 商洛市 榆林市
地方网 > 陕西 > 今日陕西 > 正文

与死神掰手腕 西安交大一附院救治陕西省最危重新冠肺炎患者纪实

来源:西北信息报 2020-03-18 01:00   https://www.yybnet.net/

 钟南山:新冠肺炎危重病人治疗起来,比SARS的救治难度更大。

2020年2月5日,星期三,阴,全院疫情防控总动员后的第14天。急诊科主任杜俊凯:虽然心有余悸,我仍无怨无悔。

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开始在全国蔓延,医院的防控形势异常严峻。“由于急诊的特殊性,它是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首诊场所,不管患者是不是新冠病毒感染者,只要病人需要,急诊科就必须无条件接诊,无条件进行抢救。”急诊科主任杜俊凯说。

中午时分,一名老年女性患者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急诊科就诊。患者胸闷、气短、氧饱和度低,关键还在发热,高度怀疑感染新冠肺炎。急诊科医生凭借职业的敏感性,立即将患者从抢救室转移至急诊科单间病房隔离救治,同步紧急开启新冠核酸检测和胸部CT检查,并进一步追问流行病学史。随后的CT检查结果符合新冠表现,而患者本人也有确诊患者密切接触史,急诊科立即将情况上报医务部。李红霞副部长火速赶往急诊科,迅速联系感染科专家进行会诊,经过仔细评估后第一时间收治到感染科隔离病房。

2月7日,星期五,多云,患者进隔离病房第3天。副院长刘青光:这个病人让我紧张。

感染科主任赵英仁清楚记得该名患者的核酸检测结果:强阳性!进一步的检查发现,该患者感染严重,其痰液中新冠病毒含量之高,超出了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NGS检测设备的最高上限值,“那一刻,我的神经紧绷起来”,赵英仁说到。应急响应立即启动,专家团队随时应战,生命之战已经打响。

“疫情发生后,有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6(IL-6)是诱发炎症风暴的重要介质,其正常值是<7pg/ml,但这个病人的IL-6最高达到了694pg/ml,充分说明病人体内正在发生炎症风暴,控制不好,会进入多脏器衰竭的状态。”呼吸与危重症科主任李满祥说。

2月9日,星期日,晴,病人气管插管后第3天。心外科主任闫炀:临危受命,定当不辱使命。

凌晨2点,副院长刘青光看到“危重患者救治群”里不断上传患者病情照片,病人心率急骤下降,60次、40次……同时血压也在下降。30多年的从医经验提醒他,问题很严重,需紧急进行处置。

一线医生根据指令紧急联系心外科主任闫炀汇报病情,“患者肺部损害明显,双肺大量渗出,严重影响呼吸氧合功能。尽管已经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的缺氧症状仍不能解除,心率、血压难以维持,病情危急,命悬一线……”刚做完一台急诊主动脉夹层手术踏入家门的闫炀,二话不说就往医院赶。

在闫炀的周密布署下,ECMO团队很快组建完成。呼吸机供氧浓度也逐渐正常,成功了!

2月21日,星期五,晴,病人上ECMO后第12天。四人战斗小组:我们不轮换,要继续战斗!

此时,患者已是“三机联动”(呼吸机、ECMO、CRRT)的状态,需要在频繁操作的同时密切记录患者的呼吸机、监护仪、ECMO管路、有创血压监测、CRRT等各项管路的数据,实时反馈给专家团队。单靠ECMO救治小组已然不够,医生组由重症医学科刘红娟教授牵头,护理组由感染科杜粉静护士长牵头,对患者实施24小时不间断密切监护。为了一名患者的救治,这样的配置和投入,史无前例!

ECMO开机第12天的时候,领导提出要把最早投入战斗的4名核心成员换下来调整休息一下,但是他们毅然表明要继续坚守,不轮换休息。“面对这些年轻的后辈,我真得是很感动很感动,他们有担当,技术过硬又勤奋好学,真的很为我们的年轻人感到自豪和骄傲。”刘青光副院长感慨地说。

2月23日,星期日,多云,病人上ECMO后第14天。胸外科主任付军科:应该是气胸,试穿一下。

下午3点,连接危重病人身体的各种仪器发出刺耳的“警报声”,心律快、呼吸快,循环系统再次出现波动。

此时病人的情况非常糟糕,只要进入了恶性循环的状态,就会造成当场死亡。

胸外科主任付军科反反复复看着病人的胸片,“两个肺的纹理都能看见,无明显的肺压迫表现啊!”指挥部的人也开始冒冷汗,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病人等不起了。付军科站了起来,“就在左侧二肋间,咱们试穿一下吧!”“抽出来五毫升气体,的确是气胸!”信息传到指挥部,立刻派经验丰富的邓超医生进场操作,经过仔细观察,抽出的气并不是很多,大家长舒一口气,幸好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

气胸管已经放置,证实病人的气胸情况目前不致命,凭借所有人的努力,数据一点一滴地恢复,病人各项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正常。

2月26日,星期三,阴转小雨,病人上ECMO后第17天。指挥部:不行就电复律。

凌晨12点,突然下起雨来,伴随着雨声,患者的心率突然增加至150次/分钟。床旁小组队员快速进入隔离病房,给予患者利尿、降心率药物,但效果不明显。经过紧急商议,指挥部决定,关键时刻上电复律除颤。

事发突然,手头没有能同步电复律的机器,只有一个非同步的,处理室颤可以,处理房扑不行。护士长一刻未停,二半夜奔波协调同步除颤仪到现场。除不除?决心真得很难下,因为除颤一旦复率不成功,心率恢复不过来,就需要高频率按压抢救。等不得了,指挥部下了除颤的决心。然而奇迹在此刻出现,正当治疗小组准备充电要除的时候,病人心率自己一下子降了下来。拿着手机的护士赶紧照到监护仪让大家看,“复律了!”指挥部一片沸腾。

2月27日,星期四,中雨,病人上ECMO后第18天。心外科医生邓超:终于找到出血的“罪魁祸首”。

一大早,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的床旁护士,发现病人口腔内出血比以往严重,在进行胃管回抽时发现胃管里也有血。大家都担心是消化道出血,因为这意味着病人的胃肠道功能可能发生紊乱,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甚至致死。

应用ECMO治疗时,需要应用肝素抗凝剂以防血栓的形成,但出现了疑似消化道出血的状况,为了避免引起大出血,治疗小组被迫停用了肝素。此时,找出出血的“元凶”就显得格外重要,医务部副部长同时也是消化内科专家的李红霞立刻通过视频指导床旁小组围绕消化道出血进行操作。

但随后病人的情况又不太像消化道出血,救治小组的邓超医生在场外指导下,一会儿的功夫就看到血液积到病人咽腔里,终于找到胃管里回抽出血的“罪魁祸首”了。找到了出血点,再半蹲着用纱布小心翼翼的填塞,一个小时过后,血终于止住了,病人又挺过了一关。

2月29日,星期六,晴,病人上ECMO后第20天。床旁救治小组:就是要敢于创造不可能。

病人上ECMO20天了,考虑到原来的膜肺使用时间较长,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专家团队决定给患者更换新的膜肺。换膜肺就意味着从多根管道的固定到血流动力学监测需要全程兼顾,等于把身体大部分血抽到体外,再次输送。此时,指挥部下了一个更加考验人的命令,为了让患者更好的排痰和通气,要把患者从仰卧位换成俯卧位。病人全身插了9根生命之管,翻转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牵一发动全身,造成循环波动危及生命。巨大考验下,救治小组6名成员,顺利地将病人翻转,病人只经历了短时波动就迅速恢复。

3月8日,星期天,阴有小雨,病人更换膜肺后第8天。杜粉静护士长:与爱同行,让我们更有力量。

救治这个陕西省最危重的病人已经超过一个月了,患者病情复杂,变化迅速,各种抢救已经数不清发生过多少次,护理组的姐妹们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小组成员重症医学科护士长韩娟说,“每次轮班进病房,要在6个小时内完成12种药物的注射和许多精细化操作,强度非常大。”

护士长杜粉静说,“护理姐妹们其实特别乐观,也特别有爱,没有人叫苦叫累。”

为了救治这名全省最危重患者,医院成立了由刘青光副院长牵头、多学科专家参加的救治团队,从药物抗病毒、激素抗炎到加用中药内服、灌肠治疗直至输入1200cc康复期患者血浆,从无创呼吸机、气管插管、CRRT到ECMO,从4人ECMO小组到4名医生24名护士床旁救治小组再到8名医生51名护士的超强战队,从45次院内专家会诊、3次全省大会诊到先后连线张文宏教授和李兰娟院士,穷尽一切手段,先后6次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患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已经成功转为阴性。

“在这场与疫情的战斗中,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的生命,是交大一附院作为医疗行业国家队的职责使命。通过这名危重患者的救治,我们可以看到一附院的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更可以看到一附院人危急时刻的职业担当和大爱情怀,这些都是我们最终战胜疫情、护佑百姓健康的坚强基石”,党委书记马辛格坚定地说到。

  本报记者 庞玲玲 通讯员 王睿 贾洪魁 张坤

新闻推荐

陕西油价重回5元时代 加满一箱油省40.5元

本报讯(记者周生来)3月17日,记者从陕西省发改委获悉,受国际油价大幅下跌的影响,国内汽柴油价格大幅下调,陕西省汽、柴油价格相...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与死神掰手腕 西安交大一附院救治陕西省最危重新冠肺炎患者纪实)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