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餐就是就餐的人员每人的餐具分开,大家坐在一起吃饭,但是只吃自己面前餐具内的食物,吃多少就要多少,夹多少就吃多少,我们日常看到的用各自筷子在一盘菜中夹菜,吃一口夹一次,已被看成是一种不符合卫生习惯的用餐方式。
〖★分餐制的优点★〗
(1)避免经口传播疾病。有数据表示,使用分餐制可以预防各种经口、唾液传播的疾病并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能使疾病的感染率由合餐制的42%降为17%。特别是有利于减少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防治胃病的发生。研究发现,亚洲人共用饭碗、筷子和菜盘的习惯使得胃溃疡在家庭成员中极易交叉感染,其发病率要远高于分餐制的欧美国家。
(2)定量取餐,按需进食,保证营养平衡。家庭和公共场所实现分餐制,有利于控制人的饮食量,特别对于儿童,有利于均衡营养,防止偏食,有助于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
(3)节约粮食,减少浪费。对于实行分餐的做餐主妇主男们,熟悉了量化的食物,很清楚家人的用食量,在购买和备餐时能按量分配,减少浪费。
总的来说,定量分餐,是避免浪费和保障饮食卫生的一项很实用的举措。
〖★呼唤健康就餐★〗
有报道称,今年1月底,温州市委宣传部等多部门联合启动“公筷”行动并发出倡议:长者先动筷,公筷来夹菜。该活动倡导温州群众在合餐的情况下,根据用餐人数、规模情况配备公筷,实施一菜一公筷;有条件的可为每位宾客提供一套公筷及个人使用的筷勺。
“从科学角度来看,合餐极易导致疾病传染。部分通过唾液、呼吸道、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如流感、结核病、幽门螺杆菌等,只要就餐人中有人感染此类疾病,就有可能导致其他就餐者感染。如结核病主要由呼吸道传染,即咳嗽、咳痰、飞沫为主要传播途径,合餐时结核病很可能通过唾液传播。”陕西省健康管理师协会委员曹思毅说,在我国,许多人由于过分饮食,高热量食物摄入过多,水果、蔬菜摄入过少,导致肥胖、营养缺乏等问题,对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分餐可以根据每人每餐所需营养,搭配饭菜,保证每餐有适量的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同时控制进食量,保证营养平衡。
曹思毅介绍,分餐时建议使用公筷、公勺或是服务人员将食物分配到每个人的餐碟中。“疫情过后,不仅是筷子,餐饮业会面临诸多变革。”有关专家表示,不管是在酒店还是家庭内部,餐饮用具、食材种类、烹饪方式等都会发生改变。此外,家庭清洁消毒也会成为新的习惯。(市疾控中心供稿)
分餐,应该成为一种习惯
长期以来,在一些人的心中,分餐意味着见外、生分。亲朋好友团聚,在一起用餐,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是为了沟通交流、密切关系。因此,为了避免见外和生分,许多人习惯了不分你我,一起用餐,甚至互相为对方夹菜,互相用对方的酒杯敬酒,以示热情和尊重。
其实,绝大多数人心里都清楚,合餐可能导致疾病的传播,不利于身体健康。但在实际生活中,大部分人还是选择了合餐,这既源于侥幸意识,也源于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大家总想着,自己主动提出分餐了,会引起误会、造成疏远,更有可能被人认为是矫情。所以,即使有人在家里实行分餐了,但在外面聚会时还是合餐。
我们能够看到,在一些餐饮场所,店方会为每位客人提供公筷,或者在每道菜品旁摆上一双公筷。但是,在实际用餐时,还是有不少人会忽视公筷的存在,依旧是一双筷子用到底,导致公筷形同虚设。
用餐,既是一种生理需求,也是一种沟通与交流的方式。合餐或者分餐,只是用餐方式的不同,并不影响其目的。分餐还是合餐,也无关乎感情的亲疏和是否尊重对方,只是一种用餐方式的选择。分餐的好处不言自明,推广难关键在于难以克服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分餐。尤其是疫病发生时,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分餐的重要性。我们看到,许多人开始在家里实行分餐,根据每个人的需求把饭菜盛在各自的餐具里,或者在餐桌上放上公筷,用餐后对餐具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家庭分餐,体现了对家人健康的关心,并不影响家庭关系的和谐。
和亲朋好友聚餐,道理也一样。分餐是对他人身体健康的一种保护,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大家应该在聚餐时大胆地提出分餐,而不应该因碍于面子而“维持原状”。相信分餐会逐渐成为一种习惯,这也是时代进步的一个标志。
当分餐成为一种习惯,成为自然,大家可以更为轻松地用餐,更为深入地交谈,而不再揪心对方是否存在健康问题,同样不用担心自己的一些“隐患”影响别人。保护自己的健康,也保护别人的健康,分餐,体现出的是尊重与关爱。(马黎)
新闻推荐
据陕西省卫健委发布,3月16日8时至17日8时,陕西新增1例境外(印度尼西亚)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陕西本地无新增确诊病例,本地新增...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