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雁军临场指挥走路风风火火,说话急急切切,但是做起事情来却不紧不慢、张弛有度。没错,范雁军的风格就是粗中有细。为了他热爱的摔跤事业,他和弟子们吃在一起、住在一起,用不为人知的坚持和寂寞守望着心中的梦想。
记者见到范雁军时,他已经在丈八沟训练基地“修行”了120余天,在此期间只出过一次门,那就是送弟子彭飞前往国家队报到。“现在是全运会备战的关键时期,所有人必须这么做,也只能这么做,才有可能在明年取得好成绩。”范雁军说。
守得住梦想让运动员替我圆梦
1972年出生的范雁军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西安人,7岁开始他便跟着村里年龄稍长的孩子们练习武术。12岁时,范雁军与古典式摔跤有了接触,从此便爱上了这项运动,成为了省队的一名专业运动员。不过,运动员时期受伤病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范雁军的成绩不算突出,最好成绩为七运会男子古典式摔跤52公斤级第五名。他说:“成为教练之后,我加倍努力,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我的运动员能够代替我圆梦”。
“我今年48岁了,可以说把人生大部分精力用到了摔跤上,对妻子和儿女难免有亏欠之处,但没办法,我是真的打心底热爱这份事业。”为了挑选好苗子,范雁军的足迹几乎遍布大江南北,平日自掏腰包为队员们改善生活更是毫不吝啬。遇到个性张扬不服管的徒弟,他也会如严父般管教,“别看刘翔是百年一遇的田径奇才,可刚进体校时不也被教练严格要求吗?当然,每个孩子的性格不一样,有的需要多摔打、有的需要多鼓励,因材施教是必须的。”
成为教练20多年来,范雁军早已形成了自己独具一格的执教方式,用他的话说就是“重选才、重感情、重细节”。“选才是基础,没有好苗子,园丁再出色也事倍功半,我一直想去趟俄罗斯的‘陕西村’,到那里给咱陕西队挑选些天赋异禀的好苗子回来。”范雁军笑道,随后,他又指着训练场上挥汗如雨的两位弟子介绍道:“张虎军、苏宁胡这俩娃其实天赋都不错,他们现在欠缺的就是技术细节上的精益求精和大赛的经验,这个月底我准备组织一场队内测试赛,从称体重到比赛全程模拟全运会和奥运会,为的就是以赛代练,帮助他们尽快提升能力”。
耐得住寂寞120余天没有回家
范雁军执教生涯的高光时刻是,2017年他一手栽培的弟子彭飞站在了天津全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上,帮助陕西省古典式摔跤时隔30年后再次拿到了全运会金牌。
回顾那段历史,范雁军脸上泛出了淡淡的微笑,“其实在天津全运会之前,彭飞就已经在全国各类、各级比赛中取得了很多成绩,而且已经入选了国家队,天津全运会上的成功,是运动员用汗水和刻苦的训练一点点堆积出来的,我们必须珍惜,但我也常常告诫彭飞和我自己,过去的成绩只能代表过去,走下领奖台一切从头来”。
天津全运会归来之后,范雁军虽然成为了陕西省举重摔跤柔道运动管理中心的副主任,但他并没有脱离一线,每天泡在训练场上督促弟子们训练仍旧是他工作和生活的重心。
为了带队备战十四运会,他近4个多月以来,每天都与弟子们同吃同住,把训练基地当成了家。
“这120多天里,我唯一一次开车出基地就是送彭飞去北京参加国家队集训,毕竟国家队的环境更好,陪练的水平也高,更有利于他备战奥运会和全运会。”事实上,范雁军也是国家摔跤队教练组的一员,只不过,因为要亲自带领陕西古典式摔跤队备战十四运会,他只能把彭飞托付给国家古典式摔跤队总教练盛泽田,“盛指导是三届奥运会铜牌得主,也是我的好朋友,把彭飞交给他,我放心!”话虽如此,范雁军还是会每天给弟子打电话,了解和关心其训练、生活情况,“彭飞的防守和力量都没问题,也没有伤病问题,我最关注的还是他在进攻端抓机会抢分的能力,好在他现在是老队员了,训练的自觉性非常高,这段时间一直在国家队埋头苦练、弥补短板。”由此可见,师徒俩都是耐得住寂寞的人。
对于即将到来的2021年全运会,范雁军说:“作为一名陕西摔跤人,我非常渴望能够在家门口率队再创佳绩,同时我也非常期待,陕西的摔跤运动能够借此良机迎来蓬勃发展的好局面”。
文/图本报记者王战荣
新闻推荐
多次遭谣言中伤“被关闭”白鹿原影视城很受伤 网络谣言成毒瘤 人大代表呼吁加大打击力度
5月19日、20日,华商报对“自媒体发布不实消息白鹿原影视城无辜“被关门””进行了连续追踪报道,引发了旅游业以及市民游客...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