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青年画家一起成长”“和收藏家一起成长”“和青年评论家一起成长”……由华商传媒集团主办,华商报、华商网及二三里承办,崔振宽美术馆协办,著名美术批评家吴克军担任学术主持的“成长·陕西当代青年水墨画家提名展·花鸟篇”即将在崔振宽美术馆启幕。
10位陕西花鸟画的“后浪”,用属于自己的方式,继承和创新着中国花鸟画的走向。
10位青年画家,一人独一品
作为中国国画的重要组成,从古至今,花鸟画始终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在中国美术重镇的陕西,近现代也涌现了许多花鸟画大家,比如石鲁、叶访樵、康师尧、郑乃珖、王子武、王金岭、江文湛等,引领着陕西花鸟画的发展。
本次被华商报提名的10位青年艺术家——焦永峰、冀蓦、郭子愚、杨杰、汶振鑫、王远峰、杨广涛、樊桦、李梦龙及张淼鑫,都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在当代花鸟的创作上,有着自己的追求和风格,做到了一人一品,个人风格突出。
“提名这些艺术家,作品是第一位,无关知名度、是否在体制内、无关年龄。”华商报社相关负责人表示,10位参展艺术家均毕业于八大美院之一的西安美院,受过系统的专业学习,有专业学院背景,这里面既有正在高校任教的青年教师,比如焦永峰、杨广涛、李梦龙、王远峰、樊桦、杨杰、汶振鑫,也有始终在花鸟画创作上坚持探索的职业画家,比如冀蓦、郭子愚,也有在研究生二年级就崭露头角、作品入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五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的“90后”张淼鑫,而她也是该年度陕西唯一一位入围该展的艺术家。在2019年,焦永峰、郭子愚、王远峰的作品更是入围了第十三届全国美展。
“不管是写意还是工笔,在某种程度上,这10位坚持探索花鸟画当代性的“后浪”画家,应该代表着陕西花鸟画的一个发展方向。”该负责人表示。
花鸟画要突破保守现状,求新求变
“现实永远客观。从艺术观念、语言、形式、材料等现代转型的角度检视,花鸟画作为中国绘画的重要一科,面临着创作内卷化与审美消极化的双重压力和危机。”作为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著名美术批评家、西安美院史论系副主任吴克军认为,花鸟画如何从传统的、保守的、固化的创作现状中求新求变,重建审美接受的有效机制,已经成为当下花鸟画生态链优化的第一要义。
吴克军表示,艺术家作为生态链的第一环节,需要抑制急功近利的成功学欲望,有必要在其艺术创作中灌注前瞻的意识和先进的技术,有责任提供更多的时代精神语素,有义务提供符合接受者多样审美需求的可以称之为艺术品的艺术品。
在花鸟画生态链中,创作者、评论者、接受者的良性互动以及在互动中传播知识、提升趣味、引领审美,促进花鸟画和花鸟画家的成长是本次提名邀请展的初衷。
正是在这种初衷的引领下,作为西北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媒体,华商报综合各种元素,提名了10位勇于实践、敢于突破并具有花鸟画新形态意义的艺术家来做第一批呈现者。
“当然没有任何理由要求接受者随着创作者起舞,所以作为学术主持,我寄希望于一直对花鸟画情有独钟的收藏家、爱好者保持一种观看与关注的姿态,也许,这次展览可以改变我们对于花鸟画的惯常认知,这就是审美意义所在了。”吴克军表示。
以展览为契机,构建良好艺术生态链
“市场,或者说收藏家只能是艺术生态链的一环。一个由艺术家、收藏家、批评家等组成的艺术生态链是让艺术保持活力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收藏家林沐辉先生表示,艺术家创作好作品,批评家参与学术批评、学术定位,收藏家通过市场(拍卖、展览、画廊等)收藏作品,一旦可以良性运转,形成环形生态链,艺术才会有持续的活力。
对此,华商报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展览的主题为“成长”,提出“和青年画家一起成长”“和收藏家一起成长”及“和青年评论家一起成长”,其最终目的就是可以构建良好的艺术生态链,让艺术在审美性、愉悦民众方面保持活力。
该负责人还表示,在经历了前几年的书画市场高峰期,很多不符合艺术价值、浮夸的泡沫被挤破后,当下的艺术市场越趋冷静,而功底深厚、有学院背景、作品有自己独特风格和灵魂、价格低潜力大的青年画家已经成为书画收藏市场的主流,“在相对保守的陕西书画界,勇于在当代性上进行探索的这批青年画家弥足珍贵。”
据介绍,“成长·陕西当代青年水墨画家提名展·花鸟篇”目前已基本准备就绪,将于6月下旬在崔振宽美术馆开幕。此后,华商传媒集团还将陆续推出“成长·陕西当代青年水墨画家提名展·山水篇”及“成长·陕西当代青年水墨画家提名展·人物篇”,将最优秀、最具代表性、最有潜力的青年画家通过严格的提名,推荐给社会,希望让艺术亲近民众,影响城市。华商报记者 吴成贵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黄晓巍)5月20日,记者从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举办的2020年陕西省“5·20世界计量日”主题宣传表彰大会上获悉,陕西...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