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的刘凡依然坚持在科室坐诊受访者供图
2009年就已退休,如今依然坚持每周出诊两次,在科室内指导多项重大手术。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泌尿外科刘凡教授今年已经70岁,10月29日,记者在唐都医院门诊楼见到了他,采访中他说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医者仁心”。从1979年5月1日开始行医到今天,他一直谨记“将心比心,把病人当亲人”,尽一己之力守护百姓健康。
救死扶伤成为他的使命
1950年,刘凡出生在陕西的一个革命干部家庭。16岁那年,他怀揣着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和为人民服务的情愫光荣入伍。入伍后不久,刘凡很快被提干,进入第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习。在这里,他有了更高的奋斗目标。“以前从来没有想过会学医,新的征程充满了挑战。”刘凡说,手术台也是战场,手术刀和钢枪一样都是武器,救死扶伤便成为他新的使命。
学业结束后,刘凡以优异的成绩来到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一直工作至今。起初,实验条件差、科研底子差,但刘凡潜心科研,完成军队课题《胎肾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肾衰竭的动物实验研究》,并获批两项军队课题《中西方性病医学的研究》和《包皮环切术后隐匿阴茎的矫正术》。科研加临床,没过几年,他练就了一手过硬的技术。1988年,刘凡及其团队完成了唐都医院首例肾移植手术,前列腺电切手术、复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及肿瘤的微创诊疗……他开展的疑难复杂手术和多项新技术数不胜数。
每次坐诊他都会提前上班
刘凡经常给科室医护人员强调,一定要将心比心,把患者当亲人。“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亲人找不认识的医生看病,他们希望医生是什么态度,那我们就要给患者什么态度。对患者而言,微笑是抚慰他们情绪的最好‘药方’。”
有一年冬天,刘凡接诊了一位患者——60多岁的王大妈,老人高烧并伴有剧烈的腰痛,反反复复折腾了好几年。经过检查,王大妈被确诊为肾脏癌变,必须完整切除长约30厘米的肿瘤,手术难度极大。刘凡请示院领导后,协调全院医疗力量组织讨论,制定详细手术计划。手术计划制定后,时候已经不早,刘凡依然决定立即手术。“虽说不是紧急手术,但也不能让病痛折磨患者,能早就尽早。”刘凡说,当天做完手术已是深夜,终于完成巨大肾癌切除,切除的肿瘤标本重达9斤。术后刘凡浑身被汗水浸透,尽管难掩脸上的疲惫,但还是洋溢着笑容第一时间安抚患者家属,“放心吧,手术很顺利,有什么问题随时找我”。
医者仁心,心系患者,几十年如一日,不曾改变。即使已经退休,每次坐诊日他都会提前上班,“病人着急,能多看一个就多看一个。”
言传身教为后辈做榜样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军医大学附属医院的教授,刘凡说正是有学生时期来自老师的教导,才有了他今天的成就,他也希望将自己掌握的医疗技术传承给更多的后辈。
刘凡一直在三尺讲台释放着丰沛的才情,对学生言传身教,毫无保留地传授工作经验,督促年轻人树立敬业严谨的工作态度,连续六年被评为校级教学优秀奖。退休之后,本该安享天年,然而刘凡不辍耕耘。2014年,在他的指导下,唐都医院汪涌副教授成功完成单孔后腹腔镜下右肾切除术、单孔腹腔镜全膀胱切除加扩大淋巴结清扫两项重磅手术。医院的年轻医生纷纷称赞,刘凡教授是领路人、前辈、师长,他对待工作永不倦怠的态度,一直激励着后辈奋勇前行。
刘凡说:“人的一生很短暂,能够为党和人民奉献是无比幸福的事情。”正是出于这种朴素的报国理想和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刘凡在医疗和教学岗位上默默耕耘了40多年仍不停歇。一路走来,足迹平凡,心路却堪称伟大,古稀之年的刘凡用青春的热血,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健康。他怀着永不褪色的医者仁心继续发挥余热,整日穿梭在医院里的身影仍然稳健,一如年轻时的模样。记者马相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马昭)记者从陕西省统计局了解到,前三季度,陕西省粮食主产区喜获丰收,夏粮大幅度恢复性增长,夏粮和小麦总产均为...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