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佚名潇湘卧游图局部
乾隆在卷中两处分别题有一跋一诗,题咏不足,又在卷尾画了一丛竹子并有款识。
沈周在《卧游图册》中,又念叨了一次偶像倪瓒:“苦忆云林子,风流不可追。时时一把笔,草树各天涯。”
师铤
这几日,天气晴好。
中午时分,阳光普照,即便怕冷如我,虽已是冬装上身,但站在阳光下,总有种温暖如春的错觉。
喜欢这和煦阳光洒在身上的感觉,暖洋洋,亮光光……
每到这个时候,身体里农民的基因便会发作,总想找个墙根,然后顺着墙gejiu着,shuang着手,旁边再放一杯nian茶……
作为一名纯种陕西人,我却不大听秦腔,但是此时此刻,若能来两段京剧捉放曹劝千岁空城计杨四郎坐宫什么的老生经典,便更圆满。
往年这个时候,我都趁着年假出门游山玩水。许是看惯了大西北的苍茫广阔,这些年总是偏爱南方。早些年爱下江南,朋友嘲笑我心里住着一个乾隆爷。这几年,又移情岭南。去年此时便在泉州。泉州是一个临海古城,骑着自行车,不知不觉中,便能到海边,沿路还能遇见三三两两出没的浔埔渔女,她们衣着鲜艳,满头簪遍鲜花,总是挑着一个装着渔网的扁担鱼篓,充满历史感的造型与现代化的街景相映成趣,是过目难忘的景象。
但是泉州最吸引我的,是满城的许愿池,那些许愿池里总是养满了龟鳖类。整整九天阳光灿烂的岭南初冬时日,我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后带着一大杯咖啡,骑着共享单车,沿着古城的大街小巷,走走停停,吃吃逛逛,累了,就找个阳光好又有地儿坐的地方,和一池的王八一起晒晒太阳。
今年情况特殊,怕是没有机会再去游山玩水。身体里的游荡基因不时发作,煎熬中,便想起了一千多年前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再游山玩水的宗炳。
宗炳是南朝宋著名的画家。他“妙善琴书,精于言理”,为人崇尚隐逸,认为入仕不如“栖丘饮谷”来的清高自在,生平喜好山水,爱远游。年老时“有疾,还江陵,叹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谓人曰:‘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
宗炳所处的南朝,印刷业还未发达,他的卧游图并未传世,后人唯有在其《画山水序》中,通过可历万载而不腐的文字,来领略一二。这是书画史上第一部山水画论著,也诞生了著名的卧游典故。元四家之一的倪瓒,写出了“一畦杞菊为供具,满壁江山作卧游”;清人纳兰容若写出了“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此生著几两屐,谁识卧游心?”
千年以来,以卧游命名的画作不胜枚举,《溪山卧游》《湖山卧游》《潇湘卧游》等,都是百用不厌的画题。明末清初南京的程正揆,一辈子画了五百幅《江山卧游图》,每幅画上还题明序号,第三十九、六十八、一百零四、二百四十……
有一幅宋人的《潇湘卧游图》(早期传说此图为北宋李公麟所作,后人又考证应为李公麟同乡的另一位李姓画家所作,到底作者是谁,目前尚有争议),是早年云游四方的云谷因晚年腿脚不便,但又十分向往闻名天下的潇湘美景而请人绘制的潇湘图。“潇湘”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的传承,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山海经》中记载“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那时候的潇湘只是代指湘水。到了唐代中期,潇湘并不单单代指湘水了,在文人笔下,它已演变为地域名称。自宋以来,人们多用“三湘”来代指湖南。三湘分别为:湘水发源与漓水合流后所称的漓湘,中游与潇水合流后所称的潇湘,下游与蒸水合流后所称的蒸湘,总名三湘。而潇湘在当时的情况下,指的大致为当今湖南永州市及其周边县市一带。乾隆曾感慨:“潇湘烟雨为三楚佳境,每读苏轼题宋复古潇湘晚景图诗,辄为神往,惜不得一见也。”所以,他在这幅画卷上题字“气吞云梦”。画卷以景致的变换起、承、转、合展开。远山近水,烟云缥缈,画家并用极为细微的笔触点染出了山上的树木,高低错落、大小相间。山脚、水边、渔人、船只,以及山间的小渔村隐现其间。这幅画卷因太过著名,后世藏家的题跋极多,盖章狂人乾隆除了在卷首留下“气吞云梦”四个大字,还在卷中两处分别题有一跋一诗,题咏不足,又在卷尾画了一丛竹子并有款识。画卷现藏东京国立博物馆,是圆明园被劫掠珍宝之一。
到了明,能写会画还擅作诗的沈周,也有一套《卧游图册》,他多方位的才华,使“卧游”这个从前专职山水的典故,从审美质量上讲,发生了一个比较大的转变。这套《卧游图册》不同于宗炳挂在墙上的卷轴,不同于宋人的长画卷,它体积不大,每张画纵27.8厘米,横37.3厘米,共十六张,其中山水题材的只有6张,从前并不列入卧游范围的花鸟和动物题材的倒有十张。从题材上讲,沈周不再局限于山水,而是广泛涉及了花果、禽、畜、虫等多种题材,扩大了“卧游”所表达的范围。他将山水画中的技法融入花鸟画中,开启了写意花鸟画的变革创新,打破了自宋以来花鸟画一直是“皇家富贵”风格的局面。从格局上看,沈周将传统的卧游图改为小幅,并使其能小中见美。沈周好友吴宽曾记载并称赞这套《卧游图册》:“石田翁为王府博作此小册,山水竹木,花果虫鸟,无乎不具,其亦能矣……若夫吮墨之余,缀以短句,随物赋形,各极其趣,则翁当独步于今日也。”沈周将他的隐士风范与隐逸思想完美地融入了文人画的体系,并对明清直到现代的画坛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新闻推荐
首届“三秦学生记者节”明日盛大开启 全省“三秦学生记者”注册突破10万人
陕西省思政课教学“三秦学生记者”社会实践活动组委会主办的首届“三秦学生记者节”活动将于明日盛大开启。此次活动...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