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翟西滨
10月27日,笔者来到咸阳市乐育北路二棉社区,采访88周岁的志愿军老兵胡佑忠。退休前,他历任原陕西第二棉织厂党委宣传部、组织部部长等职。
胡佑忠出生于1932年9月,祖籍湖南常德市醴县;1951年3月从家乡应征入伍,同年6、7月被编入38军20团3连任副班长(补充连队)赴朝作战;1952年2月至1955年3月,相继参加湖北荆江分洪、南海县修建军用机场、武汉抗洪抢险等任务;在戍边和国防建设中,先后荣立三次三等功;1955年3月转业后,曾荣获陕西省直机关先进红旗手,多次获得省纺总公司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
“那会儿,我刚满19岁,是步行跨过鸭绿江大桥的,依稀记得,大雨滂沱、道路泥泞,一入朝就是一天一夜的急行军,大概到了新义州纵深,走着走着,忽然被叫停欲后撤。撤到一处被美国飞机炸毁的铁路豁口旁,我们快速抢修被炸毁的‘大动脉’。那时,土石方都是靠人工来挑运,木头木枕也是凭人力搬运。白天美国飞机肆无忌惮地对铁路实施狂轰滥炸,意在破坏我方补给线,大多天黑我们连夜抢修。”胡老说。
“您老参加过几场战役?”我不由自主地问。“我赴朝作战,前后只有4个来月,参加过熙川和伊川(郡)两次战斗。11月份,天寒地冻,在伊川阵地战中,我的左小腿不幸被敌人子弹击中,鲜血直流,我赶忙扯了块条布包扎,又投入到战斗中,战争之激烈、惨烈是无法想象的。第二天,我的左腿不敢挨地,战地卫生员在查看更换纱布绷带时,腿肿得碗口般粗,布条与血肉紧紧粘连,疼得我紧咬牙关。最要命的是一连多日39度高烧不退,一时清醒一时迷糊。一次,昏睡之中,隐隐约约听到卫生员对部队干部轻声嘀咕,看来,胡同志病情加剧了,咱条件简陋,若再不及时医治,恐怕命悬一线。”好在当年每天有运输给养、弹药的军车跟进,胡佑忠及时搭上回国便车,被转送丹东一家医院,后经多天医治,终于转危为安。伤愈后,他急切地向部队干部请战,欲从速回归抗美援朝火线。没过几天,住院康复的志愿军人,被重新划入新的守岛部队,随即开赴琼州海峡一带,参加戊边守岛,保卫疆土。
军人皆有军旅情结。虽然他赴朝作战仅有短短的4个多月,却是其毕生难以忘却的记忆。在面对面访谈中,他多次提及一句话:“同乡9位青年赴朝作战,活下来的只有3人。真正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当年战场上志愿军颇为流行的一句誓言:‘上不了英雄榜,咱就上烈士墙’。”
胡佑忠1992年元月退休后,参观瞻仰了许多红色革命圣地、遗址和纪念馆。丹东、海南等曾经浴血奋战过的地方,更是长久逗留、一处不落,畅游一山一水,寄情一草一木,追忆那年那月……“我在自己能动的时候,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秀丽风光,领略了新中国新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胡佑忠欣喜地说。
不久前,企业领导入户向他转赠了一枚“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他激动不已地将纪念章挂在胸前。(B)(10)
新闻推荐
潜心教学 匠心育人 记“陕西省五一巾帼标兵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语系大学英语第一教研室
教研室工作人员参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后合影。西北地区的小镇杨凌,人口不多,却声名显赫。这里有一座绿色校园西北农林科技大...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