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个竞赛场馆建设任务全部完成火车专列行驶的轰隆声,电钻工作的嗡嗡声,脚踩缝纫机的吱呀声,学生排成队列的呼号声……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种种声响,就着心跳的节拍,正共同谱写陕西省筹备2021年全国运动会、全国残运会暨特奥会的乐章。
作为双料东道主,陕西在筹备过程中不只实现所有地市的赛事“全覆盖”,更把“全民全运、同心同行”主题口号传递到了每位三秦儿女身上。在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从雄浑的黄土高原到秀美的秦巴山区,全陕西已经动了起来。
一届运动会一片新舞台
三座现代化场馆,正矗立在“八水绕长安”之一灞河东岸的西安港务区核心。7月1日,作为十四运会主场馆的西安奥林匹克中心通过竣工验收,如今外围绿化与维护正在紧锣密鼓。
在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紧要关头,主体育场的跑道铺设遭遇挑战。西安港,这座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的国际陆港,用自2013年起至今已开行超3000列的中欧班列“长安号”,把8个集装箱将本应通过海运入关的预制橡胶跑道从欧洲运至西安,使整个运输周期缩短约半个月。
截至目前,陕西51个竞赛场馆建设任务全部完成,部分新建场馆已承接全国赛事。有了现代化场馆设施,草根健身舞台更是遍及陕西。“全运有我!”67岁的徐福全站在西安阎良区石川河全民健身示范区,喊出的口号震天响。这片3000平方米傍水而建的场地,就是他坚守的阵地之一。
22年来,徐福全走遍全区各个运动场所,指导过上万名学员。“看着健身设施越来越好,咱老百姓要利用起来,才会越来越健康快乐。”他说。
在八百里秦川渭河沿岸全民健身长廊上,自行车道、步道、球场、健身器材星罗棋布。这条贯通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的“绿色健身飘带”,在全面建成后将为陕西省人均健身用地增加至少0.31平方米。
一届运动会一种新生活
在安康恒口示范区毛绒玩具文创产业五大中心,工作人员不住按动快门,同憨态可掬的吉祥物样品自拍合影。
作为陕南移民搬迁中保障群众稳定增收不返贫的举措,陕西安康自2018年发展毛绒玩具产业至今,仅恒口就吸引落户毛绒玩具及相关企业71家,已解决就业2500人、带动脱贫344人。
近年来多项赛事的吉祥物,都是从这里“走进”运动员怀中。如今全运会吉祥物即将加入行列。安康市毛绒玩具协会已同一家全运会特许产品经销商达成独家生产和供应协议,打样确认基本完成,预计在12月投入生产。
“毛绒玩具产业一方面通过社区工厂带动搬迁群众脱贫,一方面从设计销售环节吸引年轻人才,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引擎。”恒口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吴大林说。
全运会吉祥物的生产成为一批人生活面貌发生转变的缩影,会徽蕴含的理念,则是从不变中透视出巨大变化。
登上革命圣地延安宝塔山,十四运会会徽设计者、西安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张浩坦言,延安、宝塔山与延河水是贯穿设计始终的元素。
一旁的延安市体育局副局长申长良手指向山下,那段延河曾是1942年延安“九一”扩大运动会的游泳跳水比赛场地,是延安时期规模最大运动会的见证。
“明年有3个项目在延安比,我们已经做好准备。”他说,以迎全运为契机,延安自2017年对全域体育设施提升完善,目前80%的县区拥有大型场馆,90%的村庄社区建成健身设施,老区人民迈出家门就能乐享运动生活。
2019年5月,延安实现了各区县整体脱贫摘帽的历史性胜利。申长良表示,在迎全运氛围下,体育等基础设施的改善,更将成为革命老区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提升幸福感与获得感的保障。
新华社记者薛剑英张荣锋郑昕据新华社电
新闻推荐
王耿正我是耀州中学一名英语教师。这学期带两个班的英语课,一周除12节的上课任务外,还要进行作业批改、早读和晚自习辅导、...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