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月底,台北文化地标之一的敦南诚品书店,落下了帷幕。犹记当年看电影《一页台北》前,不明白,为什么会用量词“页”来形容台北?看过后才知道,男女主角结缘于书店,是在书店翻开了人生新的一页。这家书店,就是台北敦南诚品书店。诚品开创了书店24小时营业模式,书迷可手捧喜爱的书,偏安一隅,体验纸上芬芳的别样台北夜生活。
书店,是一座城市的文化栖息地。在手机尚未流行的时代,读书,是很多人的主要娱乐活动之一。傅月庵写过一段文字,描绘了当年台北重庆南路的书香胜景:“黄昏时分,下班等车的学生、上班族常就近踅进店内低头浏览,一边看书一边注意公交车动静。谁想买书,第一个念头便是‘到重庆南路找去!’逢到年终打折特卖,店门口红布条翻滚,熙来攘往的人潮,加上骑楼的书报摊,往往挤得摩肩接踵,水泄不通。”那真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我也是一个爱逛书店的人,书店曾给我留下许多美好的印记。
刚移居到上海时,我在襄阳南路上班,每天从地铁1号线陕西南路站下站。那个站头当时开设了一家季风书园。新出版的书会在门口叠高展示。搭地铁回家时,我常会先到季风里逛上一圈。若不赶时间,有时还会坐在季风书园里喝点东西,看会儿书。我家书橱里的张爱玲、王小波、钱钟书、海子等大家大作都是那时从季风里一本本买回来的。可以说,我后来爱上写作,多少和季风书园有关。
外出旅行,我有一项常规项目——逛逛当地的书店。书店是了解一座城市文化的切入点。
杭州南山路上有一间南山书店,曾被誉为杭州最有格调的独立书店。去南山书店之前,我先去参观了杭州其他景点,足足步行了5个小时,双腿有些不听使唤了。索性,去南山书店休憩。南山书店四壁都是书,顶天立地,置身琳琅书海,精神立时饱满抖擞,体力仿佛瞬间也得到了修复。我在书海里遨游了小半天,最后买下几本《氧气生活》。这本杂志当时已经停刊,老版本五折售卖,如获至宝。
先锋书店是南京文化名片之一。先锋书店的座右铭是:大地上的异乡者。这句话来自奥地利诗人特拉克尔的诗句,寓意人的精神永远在寻觅心灵的故乡。一座好的书店就是读者的心灵花园。五台山先锋书店有阶梯式的书林,步行其间,心很安静。我在书店里买下一本《毛姆笔记》,盖上先锋的店戳,先锋书店创始人钱晓华曾说:“我把我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书店,书店是我一生的事业,这一辈子我做这么一件事就够了。”我很佩服执著追梦、守梦的有心人。爱上南京,从先锋书店开始。
成都方所书店,上下三层,四千多平方米,一眼望不到尽头,是我目前见过的最大的书店。土黄色大立柱,机械感十足的挑高天花,纵横错落的空中走廊,站在不同角度,可以看到空间被分割成不同层次,像个巨大的洞穴。因为空间特别大,小书店里那种人挤人的尴尬在方所里不会出现。我坐在书店的台阶上,翻看辛丰年的《乐迷闲话》。彼时,店内正播放着莫扎特专辑,两个小时,轻柔而沉醉的音乐时光。
某个夏夜,去上海徐家汇公园散步,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雨,我跑到附近的衡山和集书店躲雨,恰逢书店在举办讲座“马雅可夫斯基和他的朋友圈”,索性坐下来听讲座。嘉宾用俄语朗读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穿裤子的云》,听得人心潮澎湃。如今的书店,时常举办一些文化讲座,为读者提供了与大家面对面的机会,拉近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书店多出一份平易近人的亲切之感。
书店,赋予我们内心一片宁静,它屏蔽了外在的喧嚣与不安,读书无形中会给人力量。如今,实体书店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陕西南路季风书园早已关闭,敦南诚品关闭了,北京老书虫书店关闭了……北京单向街书店在“低头”众筹,让人唏嘘不已。所幸,还有一些书店,仍在苦苦坚守着信念、理想和情怀。我想,此时此刻,所有热爱书店的读书人,都应该为书店出一份力,哪怕买一本书,或者,喝一杯咖啡,买一个文创产品也好。
否则,难以想象,当一座城,了无一所书店,我们的灵魂还有什么安放之所?
新闻推荐
《陕西省社会信用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破坏秦岭生态属严重失信行为
12月15日,陕西省发改委发布《陕西省社会信用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即日至2021年1月15日面向社会各界广...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