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小航在工作中。(受访者供图)
■记者袁玥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时,陕西省千余名医务人员逆行而上,驰援湖北。西安市第一医院控感科科长雷小航就是其中一员,她是陕西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排雷工兵”,是队员们心里的“雷神”,在武汉“战疫”55天,她率领陕西首批援湖北医疗队137人“一个都不少”地返回西安。
在刚刚结束的2020年西安市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表彰大会上,雷小航荣获“西安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获得劳模称号,我感到特别光荣和骄傲,我是西安市第一医院培养的一名医务工作者,是西安市第一医院广大员工的一个缩影,我们完成了医务人员的使命与担当。”雷小航说,这份荣誉给了她更大的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时刻鞭策自己,虽然自己不再年轻,但依然要“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保护大家安全的“排雷工兵”
1月26日大年初二,55岁的雷小航作为陕西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感控专家组副组长,赶赴武汉。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雷小航就积极投身战斗,获得了丰富的抗疫经验,而今作为一位资深的感控专家,她瞒着80多岁的老母亲,毅然决然报名前往。当得知医院还有许多医护人员也在积极请战时,她在微信群里留言:“不用担心,有我去呢,我会保护大家平安归来。”她的话带给同事们莫大的安慰。
医疗队一到武汉,作为感控专家组副组长,她全面负责137名医务人员的安全防护及受援医院的感控工作。她还为医疗队赶制所有的感控制度、流程和应急处理措施,细致到队员们怎样进出宾馆、怎样进出房间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动作,并深入每个房间为每名队员进行指导。队员们都把她看作是保护大家安全的“排雷工兵”,雷小航说,她宁肯自己去“蹚雷”,也绝不会让队友的工作暴露在危险的环境当中。
医疗队接手受援医院工作后,每当医院接收到新的防护装置,她都第一个试穿试戴,然后把自己总结的安全穿戴经验写成流程教给队员。她为受援医院开展视频培训360人次,现场培训62人次。她是全队进入污染区次数最多、工作时间最长的人。
做医护人员最坚强的后盾
雷小航是队员中年龄最大的女性,也是队员心目中的“雷神”。在武汉抗疫的55天里,雷小航就像“妈妈”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时刻守护在队员身边,一旦“孩子们”出现状况,她都会第一个冲在前。护士赵敏说:“有一次我头晕呕吐,呕吐物就顺着我的衣服流下去,我当时眼泪就下来了。雷老师跑过来说,‘你别动就靠着我’,然后小心翼翼地帮我一层一层脱去防护装备,给我擦洗、消毒,当时就觉得她特别像我妈。”
在生与死的选择面前,每一个人都会有巨大的压力,医护人员也一样。持续高强度的工作,长时间穿戴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装,与死神抢夺生命,队员皮肤受损、情绪低落。雷小航以她的热情和开朗性格引导大家,为队员们治疗被压伤的面部,迎接并拥抱下夜班归来的队友。医疗队137人中,女性就有100人,且90后居多,为了让大家释放压力,雷小航想办法联系到武汉的一个朋友,买了一批玫瑰花,晚上和队长把玫瑰花送到每一位队员的手上。雷小航说,在这个特殊时期自己是医疗队里的“大姐大”,她有责任和义务去照顾和关心大家。“医护人员是冲在一线的战士,我就是保护他们的盾牌,我要让这些孩子觉得,盾牌是不会倒下的,我要把他们完好无损的、一个不少地带回家。”雷小航说。
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管理988张护理床位,救治1235位患者,所有医疗队员“零死亡、零感染、零遣返”,这份被国家卫健委、人社部、国家中医局点赞的数据,就是陕西省援助湖北医疗队的感控专家交出的答卷。
3月20日,陕西首批援鄂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返回陕西。“一个都不能少。”雷小航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她用精湛的专业技术守护着白衣天使,她用母亲般的关怀,呵护着每一位医护队员。
新闻推荐
本报讯12月22日,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对陕西省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筹备情况以及本届运动会的主题口号、会...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