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迎来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文人笔下,秋天各有特色……
秋日江南美。“最忆是杭州”,9月4日晚,一台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在西子湖畔震撼上演,古典诗词的巧妙融入,中西文化的水乳交融,让世界的目光齐齐聚焦二十国集团 (G20)杭州峰会。其实,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从未吝啬过对杭州、对西湖的赞美。今日,天府早报联合四川人民出版社·文学出版中心为读者推荐几首与杭州有关的古诗词,带您领略中国古诗词之美。
【解析】
四川人民出版社·文学出版中心编辑王其进:
于谦是明代名臣,天顺元年于谦以 “谋逆”罪被冤杀。于谦虽然是一位军事家和政治家,但他的诗歌才华比一般的文人还要高得多。比如他最著名的诗歌 《石灰吟》以石灰自喻,相信很多读者都耳熟能详。而这首《夏日忆西湖》则是于谦的思乡回忆之作,寥寥几笔,写出了印象中的夏日西湖美景,让人万般憧憬与怀念。
夏日
忆西湖
■明·于谦
涌金门外柳如烟,西子湖头水拍天。玉腕罗裙双荡桨,鸳鸯飞近采莲船。湖气冷如冰,月光淡于雪。肯弃与三潭,杭人不看月。
秋日江南美
———明·张岱
【解析】
四川人民出版社·文学出版中心编辑王其进:
宋朝诗人柳永自称 “白衣卿相”,一直不得志。这首诗是柳永到杭州后,为了得到两浙转运使孙何的提携而创作的“主旋律”诗歌。这首诗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惜孙何并不赏识。
然而这首词传到北地金主亮的耳中,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金主亮请人将西湖美景制成屏风,还将自己策马吴山之巅的图像也画了上去。
金秋时节,杭州满城飘香,呼应着诗人流传千古的诗句。
望海潮·东南形胜
■宋·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解析】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
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四川人民出版社·文学出版中心编辑王其进: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于公元822年出任杭州刺史,在这短短的三年时间里,他写下了近四十首吟咏杭州和西湖的诗歌。抒发他对杭州风物的赞赏和对西湖的深深眷恋。广为传颂的《钱塘湖春行》,即写于他上任杭州的第一年。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白居易早春漫步西湖时的所见,洋溢着欢快的心情,是一首唱给西湖美景的赞歌。
除了写诗赞美西湖,他还为建设杭州、治理西湖竭尽全力,做了大量的工作。当时的西湖,还是旱时水浅,涝时淹城,他带领军民掘湖筑堤,疏浚西湖水入漕河,灌溉千亩良田,使当地人过上了富裕的生活。白居易修筑的堤坝今日已经难觅踪影,只有他留下的诗歌至今仍然为杭州人所铭记,所传颂。
据说白居易卸任杭州刺史时,还特别找人画了一幅西湖全景画带回长安,挂在家中的大厅里,时时观摩怀想。“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白居易爱西湖是爱到了骨子里。
【解析】
饮湖上
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四川人民出版社·文学出版中心编辑王其进:
北宋大诗人苏轼曾两次在杭州为官,第一次是公元1071年,任杭州通判。三年时间苏轼畅游西湖,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饮湖上初晴后雨》即写于此时。这首诗写出了苏轼不变、乐观的持守,不管西湖变得怎样,都让他欢欣无限。将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是苏轼的创举。自他始,西湖多了一个别称:西子。
十六年后,苏轼阴差阳错又出任杭州知州。此时的西湖却变得面目全非,葑积为田,水无几矣。自唐代白居易疏浚西湖水至今二百余年,当初的水利设施大都荒废,水患再次威胁杭州人民的生命安全。苏轼决心彻底治理西湖,
恢复她往日的神采。
苏轼先是疏通河流以通航,又造闸门作为调节湖水的枢纽,还把掏挖的湖泥、茭白根等堆积在湖中,筑成南北长三十里的长堤以便通行。为了纪念苏轼的政绩,杭州人将这条长堤称为 “苏公堤”。北宋后来迁都杭州,改为临安,虽有政治、军事的考虑,但苏轼治下繁荣昌盛的杭州,姿色娇娆的西湖已初具国都气象,也是重要的原因。
(图据网络)
新闻推荐
市教育局:为实现“两个率先”“三个基本建成” 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吴明)9月6日,市教育局召开党委会暨中层干部会议,传达学习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会议进一步明晰了思路,凝聚了共识,全市教育系统将以党代会精神提出的创造一流的要求,加快建设“质量领先、条件优良、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