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住在省级特困村的大竹石桥铺指挥村公共服务中心队伍的村民们兴奋不已,一条樱花景观大道呈现在家门口。环境美了,村民自然乐了。
这条樱花景观大道的樱花树,得益于四川古名天下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莉渚捐赠。在德阳市发展的他,对家乡脱贫攻坚工作十分关心。当听说指挥村打造乡村景观需要绿化树木,他与市委宣传部驻村帮扶工作组联系后,从“爱心周周专项资金”提取8万元,购置了200棵樱花树捐赠给该村,帮他们发展旅游产业。
沿着周莉渚热心于家乡公益事业的轨迹追寻,“不端金饭碗”“娃娃厂长”“爱心周周”,这几个关键词在记者脑海里愈来愈清晰地呈现。
不端金饭碗
那是一个空气中还带有一丝清凉的夏季清晨,17岁的他怀揣比正午太阳还要火辣辣的心,离开老家桥湾,往达城奔驰。一路上,他展开想象的翅膀,对未来寄予无限希望——有亲戚给他在城里谋了一份工作。这在1980年的农村,相当于买彩票中了大奖。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家矿业公司的出纳。可就是这样一个让人羡慕的好职位,他并没有珍惜。5个月后,因为经理不同意他的辞职,住在集体宿舍5楼的他,趁夜悄悄将随身物品以及铺盖打包,用绳索“顺”到楼下交给接应的朋友,次日轻松“出逃”,一走了之。
每月60多元的固定收入,这在上世纪80年代可是大数目,可以说是捧着金饭碗,就这样说不要就不要了。
“我想自己干。好累嘛,一天过手十几万的钱,那时的钱还没得50、100的面额,全是10块,下午3点就要到南门口那家银行存,经常数字不符,差个一张两张三张,银行说差就差,未必你还去重新数,数一遍要一两个小时,好烦嘛。”
坐在对面的他,人到中年,精干,寸头,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两腮胡须使其轮廓增一层含蓄,添三分儒雅。令记者有些疑惑的是,一个商人,应该擅长讲故事,可他,几十年商海经历,仿佛已作烟云,淡然以三言两语带过。
娃娃厂长
那是一个涌现个体户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机会的时代,改革开放初期,鼓励个体经商。
“城里女人拎的皮革包包很乖很好看。”他的心思又活泛起来。他也买了一个,不是用来装钱,而是回家用刀片仔仔细细拆开。随后,17岁的他在牌楼后面以每年200元租了一户人家搭的偏棚。依葫芦画瓢,他用皮革裁剪出模型,又从邻居家借来缝纫机,把包包原模原样做出来。
闷声不响摸索,废寝忘食加工,几天之后的一个傍晚,他将“战果”用板板车拉到达城街心花园的夜市投石问路。不出意料,物美价廉的包包,在那个物资还不够丰富的年代,被一抢而空。
这给了他莫大的“野心”:迅速招来两个人作帮手,“依然供不应求”。一年房租未满,他不得不搬家,因为“猪圈”安置不下5名工人。他们在凤凰头租了一间顶楼,在地上铺一层厚厚的毛毡隔音,白天晚上加工,还是忙不赢。当招到10名工人时,他想成立一家工厂。“申请的时候,人家拒绝了。当时太小,才17岁,他们让我先干着,满18岁再去补办经营执照。去开会的时候,他们都叫我‘娃娃厂长\’。”
正当皮革厂发展得红红火火时,他决定转型,投向了通讯器材。从传呼机到手机,他见证了通讯器材的更新换代,也见证了达州通讯器材市场的发展繁荣,期间还转行做过钢材、建筑生意等,现在又做上了文化旅游产业。
爱心周周
“慈善本身是一种快乐,一种满足,满足他人,快乐自己,用爱来温暖这个世界!这就是‘爱心周周\’所倡导的。”周莉渚常说。
在自己的创业舞台上为公益备下一个光明的角落,一句爱心的话、一元爱心捐助、一次扶老携幼……如此简单的一个行为,你的温暖爱心就将辐射到你的同事,你的家人,你的身边人,都有可能成为这个公益项目中的一员。每一个身处困境的人,都可能会因为你的小小善举多一个获得救助的机会!
这就是周莉渚所乐道的“爱心周周”,也是他成立“爱心周周”的初衷。
“爱心周周”起初是为了回报家乡人民。周莉渚规定,凡是家乡人参观古名天下国际旅游风景区,只要持有达州籍身份证的游客都可以享受半价门票优惠。
随后,他发现受益者较少,决定从公司的营运收入中提取一部分作为“爱心周周”专项资金,通过“爱心周周专项资金”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本报记者 彭闽湘)
新闻推荐
(第四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