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
刚刚送走“小雪”,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又将如约而至。随着天气日趋寒冷,人们更加注重利用各种营养食品滋补身体。然而,冬季虽是进补养生的绝佳季节,但掌握好进补的原则和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不适当进补反而会损害身体健康。
“冬季进补要科学而适度,盲目进补适得其反,不仅达不到养生的目的,还不利于身体健康。”近日,笔者就“大雪”期间应怎样科学、适度地进补,采访了四川省营养学会会员、攀枝花市营养学会会员、攀枝花市营养师协会秘书长曹晓燕女士。据曹晓燕介绍,冬季进补有“补气先重脾胃、补血必须补气、养阴宜用清补、助阳宜用温补”4个基本原则。一般情况下,人们往往掌握不好适度和平衡的关系,不严格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滋补养生,反倒让身体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适度进补益健康
冬季,进补固然需要,但乱补却是禁忌,必须遵循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才对健康有利。中医学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也就是说补药效用的产生,首先要依靠脾胃的消化吸收,施布于全身,因此补气先重脾胃,有它的重要意义。而气与血两者之间关系密切,“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所以补血又必须补气。日常生活中,不少人有舌红、口干、口渴等感觉,其实是阴虚的表现,而养阴的药物大多属凉性,既可滋养阴津,又有清热的作用,所以“养阴宜用清补”。再则,部分女性和老人常感舌淡、苔白、怕冷等,这又是阳虚的表现,大多助阳的药物属于温性,既可以振奋阳气,又有祛除寒象的作用,“助阳宜用温补”就是这么来的。
然而,“大雪”节气的养生更要讲求适度,千万不要过于进补。同时,调养要谨慎,不能过度失调,更不能耗气伤神。
曹晓燕认为,对寒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的人,不宜刻意进补,更不能乱补;而平素胃肠虚弱的人,进补时需特别注意,应先调理好肠胃,再循序渐进由少到多进补。如果在患有感冒或其它急性疾病期间,应暂停进补。
综合调理御寒冷
养生的重要之处是把握好“综合调理”这一规律,不要偏重于某种食物。进补中如果刻意偏重某种食物,反而会让人体内的某种营养成分过剩,造成营养失去平衡,所以在通过饮食进补时,需要适量地、多方面地进行综合调理,才不至于让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失调而事与愿违。
随着“大雪”节气来临,天气变得更干燥,空气湿度也会减小。特别是在早晚的时候,气温低、变化大,人们更要注意保暖。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大雪”之后,虽然天气会变得更加寒冷,但万万不可用“闭门不出”的方式来躲避寒冬。白天应多到户外晒晒太阳,让身体得到暖阳的滋养,同时让体内摄入的能量进行一定的消耗,这样对身体健康更加有利。
据曹晓燕介绍,人体易受寒邪侵袭的部位有头、胸、足,尤以足部为首。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皮下脂肪较薄,保暖性较差,一旦受寒就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使抗病能力下降,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因此,数九严寒脚部的保暖尤应加强,最好的办法是晚上9点钟泡脚,穿柔软的厚袜子。
优先养胃强肌体
在寒冷季节里,人体内的“胃”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器官,所以冬天养脾胃,甚至比养生更重要。冬季选择什么样的食物才养胃?曹晓燕为大家推介了几种既适合冬季食用、又便于购买的养胃食物。
南瓜——排毒素护胃肠。南瓜之所以养胃,是因为南瓜含有较为丰富的果胶,这些果胶能加强胃肠的蠕动,帮助食物的消化,保护胃肠的健康。果胶还可“吸附”细菌和有毒物质,包括重金属、铅等,有良好的排毒作用。
山药——护胃壁促食欲。当切开山药时,总会出现黏黏的细丝,这是山药特有的“黏蛋白”,它具有保护胃壁功能、改善人体消化、促进食欲的作用,尤其适合那些长期胃部不适而导致食欲不振的人群,是日常护胃的好食物。
红薯——养肠胃去积食。红薯富含的膳食纤维能消食化积,增加食欲,对养胃的作用明显。但应该注意的是,红薯能促进胃酸分泌,所以生活中有胃酸过多症状、常有反酸感觉的人群就不宜多吃红薯这类食物。
芡实——促消化健脾胃。芡实是滋养脾胃的好食材,中医常把芡实作为健脾养胃的中药成分,它具有促消化、健脾胃的作用,特别是常常消化不良的人,用芡实和山药等熬制成糊,可以起到食疗保健作用。
甘蓝——天然养胃蔬菜。甘蓝是世界卫生组织曾推荐的最佳蔬菜之一,也被誉为天然“胃菜”。其富含的维生素K1及维生素U,不仅能抗胃部溃疡、保护并修复胃黏膜组织,还可以保持胃部细胞活跃旺盛,降低病变的几率。
新闻推荐
月3日,森林康养形象大使决赛及颁奖仪式在攀枝花市举行。这也是中国·四川第二届森林康养(冬季)年会的活动之一。经过两个多月的选拔和比赛,“花舞人间·美丽中国”森林康养形象大使决赛最终评选出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