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年,四川宜宾凯华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竹林村流转土地种植土地。曾成友也将自己家中的5亩土地全部流转给了公司,还承包了亩柠檬地进行管理。“引进种植业到村上发展才是全村脱贫达小康的根本。”深谙脱贫之路的村支书姚运芳说,如今的竹林村山下和坝区全部都流转给凯华公司栽成了柠檬,加上原有山上栽种的核桃、蚕桑,实现了产业全覆盖,村民也因土地流转给了公司、又从公司承包柠檬地管理,土地租金、公司务工让腰包鼓了起来。
记者了解到,近两年来,该公司在沙河镇的竹林村、二七村、白庙村、新阳村、三八村等8个村流转土地余亩,栽植柠檬万株,涉及个村民组余农户,其中省级贫困村1个,建卡贫困户户,每年投入资金余万元,农户土地流转费和务工支出占%以上。带动周边农户发展柠檬余亩。走在竹林村柠檬基地内,入眼处的柠檬苗连片发展,长势喜人。虽然还有两年才能挂果,但柠檬对贫困户的帮扶作用在第一年就体现出来了。
刚给柠檬树修枝的曾成友站在田坎上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收入比以前高多了。”曾成友开心地说,以往自家5口人在家种田没日没夜地干人均年收入才多元,现在田土都流转给了凯华公司,儿子媳妇出去打工去了,他们老两口在家,一亩地每年可以获得流转费元,承包亩柠檬基地管护费每年元/亩就有元的收入,加上他还在家附近柠檬地里间种一点蔬菜、养一点小家禽,足够生活了。“今年我就能脱贫。”
“我们正在规划建设国家级柠檬主题公园和柠檬加工储运中心。”公司副总经理罗敏在谈到公司下一步发展时,信心满怀,在沙河镇流转土地发展柠檬产业,规划建成集柠檬品种展示、产品研发、加工、销售、农业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示范产业园区,打造“中国好柠檬”、建成川南柠檬之乡。今年公司已在柠檬园区间种了食用菌和中药材,即将启动建设平方米的生态养殖场,成功后将大面积推广,真正实现柠檬+菌菇(中药材)立体农业及猪—沼—柠檬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在发展的同时,我们更希望与村民们一起,实现‘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在以柠檬为主业的多产业带动下,使村民们真正脱贫致富,生活甜蜜,实现小康梦。”
新闻推荐
本报讯(熊晓波特约通讯员王文锋)近日,攀钢煤矸石发电厂MW机组扩建工程项目机组启动验收会在成都召开。这标志着发电厂MW机组已具备试运行资格,将为攀钢生产提供充足的电力保障。参会各方对攀钢煤矸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