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来,省政协把助力脱贫攻坚作为责无旁贷的重大使命,在全省政协各级组织、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中,深入开展“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为四川省决胜全面小康献智出力。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期,接下来该如何发力,啃下脱贫工作中的“硬骨头”?参加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的委员踊跃建言支招。
赵聪(省政协委员、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开展脱贫攻坚首先要让贫困户拥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体力。特别是针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应大力开展医疗扶贫。除组织医疗机构对建档立卡的因病致贫户进行免费体检、开展义诊、发放药物外,还可组织有临床经验的专家赴贫困地区开展培训,进一步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特别要不断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加强民族地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制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政策,努力提高民族地区医疗机构服务水平。还要建立民族地区基层卫生人才的稳定机制,加大重视、经常关心,提高相应福利待遇,表彰奖励优秀人才,激励他们为民族地区医疗扶贫事业多作贡献。
徐晓康(省政协委员、致公党四川省委秘书长):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当前,教育扶贫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留不住人才,而留不住人才的主要原因是待遇差、发展空间小、编制制度不合理等。贫困地区的发展离不开教育,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主体是奋斗在基层学校的一线教师,只有他们“留得住、干得好”,才能从根本上帮助贫困地区增强内生动力。
建议:要多渠道补充教师队伍,通过从城市学校组织优秀教师赴贫困地区开展培训交流、从各大高校招聘毕业生、从社会返聘教师等方式,不断加强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要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教师福利待遇,在职称评聘、培训进修、评优提职等方面向贫困地区倾斜,不断提高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干事的积极性,确保“留住本土人才,引进外来人才”,共同为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出智出力。
吴建平(省政协委员、民盟资阳市委副主委、资阳市档案局副局长):开展扶贫工作十分不易,但巩固脱贫成果面临的挑战更大。稍不留神,一些刚刚脱贫的群众就会返贫,个别刚刚“摘帽”的地区也会遇到新的困难。要从根本上解决“刚脱贫就返贫”的问题,需要打好“组合拳”,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使其“造血”功能逐渐强大起来,从而彻底拔掉“穷根”,走上致富奔康路。
要因地制宜发展一批能够带动就业、促进居民增收的产业。贫困地区产业基础薄弱是当地群众难以脱贫致富的重要原因。在开展产业扶贫中,贫困地区应该在分析现有资源、产业现状、市场空间、环境容量和产业覆盖面的基础上,科学确定主打产业,精心做好产业规划,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选准既与自身资源条件相匹配,又可与当地群众增收有机结合的产业,使更多贫困群众参与到产业发展之中,让产业的发展红利惠及广大群众。
要巩固脱贫成果,必须着力推动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贫困地区群众能够享受基本的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
□本报记者 张诗若
新闻推荐
全体会议,15名委员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作大会发言,建言献策。图为与会委员认真聆听大会发言
1月日上午,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名委员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作大会发言,建言献策。图为与会委员认真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