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将进一步健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本报讯 3月28日,省政府网站发布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健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发挥市场主体在农技推广中的作用,采取政府购买等方式,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技推广服务,切实解决基层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技推广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空缺多、推广机制不活、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
《意见》提出,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设置县、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机构,按“行政区划名称+行(专)业名称+通用名称”统一规范名称和标识;加强县、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岗位管理,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岗位全部为专业技术岗位,县级农技推广机构的专业技术岗位不得低于机构岗位总量的80%;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公开招聘的工作人员,最低服务年限为5年。
实施 “三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偏远地区)科技人才专项,选派一批科技人员深入贫困地区开展科技服务。建立民族自治地区专项补助和岗位津贴制度、服务年限奖励制度,对到民族自治地区创新创业的优秀农业科技人才,符合条件者优先纳入省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并在项目申报上给予倾斜;加强对村农业技术服务站点和农民技术人员的指导,采取多种办法建立村农民技术员队伍;充分发挥社会力量搭建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搭建 “互联网+”现代农业信息平台,支持发展农产品储运加工营销、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农业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意见》明确,要加大技术成果供给,建立农业科研院校精准帮扶机制,推动科研院校专家下乡,引导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到农业主战场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搭建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一体的科技服务平台,针对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技术问题开展联合攻关。鼓励科研人员到生产一线特别是贫困地区组建综合技术服务团(队),为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户开展教育培训和巡回技术指导服务;加强农民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培训,保障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权利,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农技推广人员;以区域特别是贫困地区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实际需求为导向,整合力量形成推广工作合力。实施产业科技扶贫,建立试验示范基地,推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技术服务链式发展,总结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建立便捷高效的农技推广信息网络平台,加快普及农业互联网、物联网、电子商务,指导农民发展智慧农业、开展网上营销。加强四川科技扶贫在线平台建设,鼓励支持科研机构和农业科技人员向贫困地区提供便捷高效的专家服务和技术供给、产业信息、供销对接等服务,加快农技推广信息化进程。
加快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加强农业技术先进性、适用性和安全性验证,强化适用技术培训,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建设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农业示范园区;培育壮大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农民合作社、专业化服务企业等各类经营性服务组织,推动供销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构建与农民连接更紧密、为农服务更完备、市场化运作更高效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完善政策措施,推动创新要素向基层集聚。加大对各类经营性服务组织的支持力度,引导其广泛参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年全过程服务以及商品化托管和专业化服务;创新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完善农业综合服务机制,拓展农技推广职能。引入项目管理机制,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支持各类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科技推广。
(本报记者 蒋静)
新闻推荐
2月15日,《人民日报》19版以《律师调查令如何有令必行》为题,对上海、四川两地法院采取律师调查令执行措施作了专题报道,游仙区法院创新律师调查令的经验做法被刊发推广。律师调查令是指为...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