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读初三时,蒋舟获得了一次展示才华的机会。当时,邻水税务部门要准备三首歌参加比赛,四处找人谱曲。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蒋舟给这三首歌谱了曲。“三首曲子既有抒情的,也有激昂的,曲风不一。”说到这里,蒋舟兴奋地用手打起拍子,哼起了其中一首歌的调子。
“没想到全都采用了,我还收到40元稿费。”这一次,蒋舟真切地感受到了音乐带来的成就感,也更加坚定了他做原创音乐的信心。
为梦想不放弃
他的成功有迹可循
“成功从来都不是偶然的,需要自己有很强的愿望,并拼命去折腾。”蒋舟说,他在音乐上能有今天的成绩,归功于自己付出的许多不为人知的努力。
高中三年,在紧张的学习中,蒋舟宁可挤占吃饭、睡觉的时间,也要练习竹笛。“每天午饭和晚饭时间,我都要挤出20分钟来练习,晚自习后还要加练,每天至少练习两个小时。”
1991年,蒋舟考上了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院(现浙江传媒学院),就读广播传媒专业。“因为喜欢音乐,我希望毕业后当一名电台音乐节目主持人。”为此,蒋舟在兼顾专业课的同时,自学主持。
那时的蒋舟平翘舌、边鼻音分不清楚,要达到主持人的普通话水平,难度可想而知。“zizhisishi……”对照发音标准,他一遍又一遍地练习,还主动向普通话功底好的同学请教。为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他一有空闲就泡在图书馆,看文学、音乐等方面的书籍。
当然,蒋舟也不会浪费大学校园里的音乐资源。“在大学里,我第一次摸到了钢琴。”说起这段经历,蒋舟脸上满是兴奋,“当时,整个学校只有文艺编辑专业有一台钢琴,我晚上偷偷翻了不少次墙去练习。”蒋舟笑着告诉记者,现在他弹钢琴的指法不专业,也是那时偷弹钢琴落下的“后遗症”。
快毕业时,蒋舟在原四川信息电台担任实习主持人,特意策划了一档名为《四川音乐家》的访谈栏目,与30位四川音乐名人亲密接触。“这期间,我拿着平时写的一些歌向老师们讨教。”蒋舟告诉记者,这段经历让他受益匪浅,期间学到的一些知识,特别是“好的音乐要感染人”这个理念,至今他仍然坚持。
蒋舟在歌曲创作方面的能力,也在大学期间突飞猛进。“大学时,我每学期要写几十首曲。”蒋舟介绍说,大二时,他创作的歌曲《学子三态》在当时四川省著名的音乐杂志上发表过。毕业时,他还在学校里举办了个人演唱会,自弹自唱自己的原创歌曲近3小时。
原创作品三次亮相央视春晚
他被誉为春晚作曲“专业户”
1994年,凭借卓越的音乐才华,蒋舟成为海峡之声广播电台主持人。从此,兴趣爱好与工作相结合,蒋舟开始了他“开挂”的音乐创作之路。“当年,我创作的歌曲《带我走吧》,被上海新星座唱片公司选中,公司付给我3500元稿酬。”蒋舟说,他用这笔“巨款”,买来了一台梦寐以求的编曲器。
写歌虽然可以赚一些钱,但对于每年“砸”五六万元购买创作设备的蒋舟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1995年,为挣到更多钱,蒋舟在著名音乐人“老猫”的介绍下,去酒吧伴奏。每天晚上9点半开始,12点结束。“累,但是感觉有奔头!”蒋舟说,驻场伴奏不仅提高了他对音乐的感受力,还为他积攒下了第一桶金。1998年,蒋舟用自己攒下的20余万元,创办了第二世界音乐工作室,将自己创作的作品进行包装制作。
也在此时,听到蒋舟创作的《凤凰花开》这首歌后,歌手陈姿专门从厦门赶到福州,请蒋舟为她写歌。此次见面,两人一见钟情,并结为伉俪。1999年,蒋舟为陈姿创作了《祁南姑娘》和《金腰带》两首歌曲,让陈姿在福建一举成名,成为东南卫视知名主持人。
音乐魅力不仅让蒋舟收获了爱情,也给蒋舟带来了荣誉。2003年,蒋舟结识了央视著名导演杨东升。认识第一天,蒋舟就将自己的作品《红红的日子》拿给杨东升试听。“他听后大为欣赏。”蒋舟说,在杨东升的推荐下,《红红的日子》被央视元宵晚会选中,他由此进入大众视野。此后,蒋舟创作的《团圆中国年》《山河听我说》等歌曲三上央视春晚,被誉为春晚作曲“专业户”。
红透大江南北,蒋舟依然心系桑梓。尽管离开家乡已经20余年,但蒋舟一直对故乡的山山水水魂牵梦绕,邻水的东西南北门、东槽西槽他都记忆犹新。2006年,绵绵不尽的乡愁迸发出歌曲《平安邻水》,蒋舟用音乐语言,向世人展现了他心中的最美邻水。蒋舟还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在家乡开一场个人演唱会。
新闻推荐
这么多年来,做的最多的梦就是高考梦经历者:曾蒙,攀枝花市中心医院考入学校: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人生如梦。今年的四川高考作文是“我的高考”。这让我颇多感慨。恢复高考40年了,但高考...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