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师/彭捷
2017年高考落下帷幕,考生三年的奋斗终于画下句号,但大家对高考试题的关注热度却持续高涨。今年,四川考的是全国III卷。接下来,笔者就本次语文试卷的作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题目】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今年四川考生面对的是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的审题方式,考生是非常熟悉的。而材料本身是针对“恢复高考40年”这个社会热点话题,让每位考生都有话可说,且容易写出真情实感,偏题、离题的现象应该不太容易出现。
但是这次作文要求中限制了副标题,这既是对考生构思文章的限制,又是对考生理解材料的提示。副标题内容往往是对正标题的解释或补充,此次作文命题人给考生两个选择方向——“我看高考”和“我的高考”。
“我看高考”重点在于谈论考生对高考的思考,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材料中提到,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高考成就无数青年个人梦想。这实际上是给考生们思考方向的指引,既可以从小处入手,谈高考对于个人或者家庭的意义,也可以从大处落笔,谈高考对于社会和国家的作用,当然,也可以两者兼而有之,有层次地深入思考。如果是从个人角度出发,考生们可以结合自身备战高考的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经历,感悟“高考”这一形式给自己成长带来的影响,比如“目标的确立”“人生方向的规划”“抗挫折能力的培养”“自律自省”“知难而上”“宁静方能致远”等等素质的养成,也许都离不开高考这个重要的关卡。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高考绝不是仅仅考书本上的知识,更是考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逐渐养成的综合能力。从1977年到现在,“高考”已经走过了四十年,它显现的巨大的正面效应举世瞩目,如果考生能够用发展的眼光,客观地辩证地看待高考,能够站在国情的角度,公正地思考高考的价值,那么应该是符合了出题人的德育目标要求的。当然,“高考”有它的弊端,高考制度也有不完善之处,如果考生能够有更大的格局,不停留在“吐槽”和抱怨,而是积极地思索解决的方法,提出自己的建议,即使这些观点未必非常成熟和周全,但是也一定会是出彩之处。
“我的高考”重点在于叙说自己备战高考的经历,表达方式以记叙和抒情为主。多年辛苦磨剑,终于要让宝剑出鞘了,考生们脑海中一定会回想起无数饱含笑与泪的画面,可以写的内容相当丰富,但是这时更考验同学们选材立意的能力。所写内容既要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又要从一大堆类似内容的文章中脱颖而出,就要求考生能够捕捉细节亮点,融入对“高考”的理性思考,充满哲思理趣,把个人的奋斗放在时代需求、文化传承、历史使命等大背景下去,这样更能拉大差距,展现个人才情。
但是,笔者担心个别考生会出现一些小的失误,第一是粗心大意,只写正标题,不写副标题,或者误把副标题当作正标题来写;第二是对高考制度令他不满的地方一味吐槽,胡乱发泄,偏激抨击。这些都是会影响作文得分的因素。
作为一线教师,笔者认为这次高考作文试题副标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高考作文“议论文”占绝对优势的情况,让考生们可以更清晰地选择合适的文体,而不是写成“四不像”。同时,材料提供的话题让我们看到,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从而热爱生活,这不再是空洞的口号了,这是需要在平时的课堂内外一点一滴渗透给学生的,这也绝不是一写作文就李白杜甫苏轼陶渊明轮流“复活”的套路可以乱用的。
我们都在生活。但是,我们更需要思考生活,认识生活。身在庐山中,更要识此山。
新闻推荐
新华社成都6月9日电(记者江毅)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四川省发扬“钉钉子精神”全面对接落实中央深化改革部署,建立“改革落实台账”,实行“清单式督察”。目前全省256项改革稳步推进,不少重大改革取得实质性突...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