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 成都市 绵阳市 自贡市 攀枝花市 泸州市 德阳市 广元市 遂宁市 内江市 乐山市 资阳市 宜宾市 南充市 达州市 雅安市 阿坝州 甘孜州 凉山州 广安市 巴中市 眉山市
地方网 > 四川 > 四川新闻 > 正文

历史小说写作贵在有基因 ——读张生全长篇小说《最后的士绅家族》

来源:四川经济日报 2017-06-12 04:06   https://www.yybnet.net/

□ 禾源(福建)

内容简介>>

位于四川西南的边陲小镇柳江,风景秀丽,人文深厚。因是前清皇帝老师曾璧光的故乡,又位于山区与平坝交汇处,当地人重读书,知礼仪,民风淳朴,积极进取,形成了以柳、唐、曾、江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士绅家族群。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军阀混战,苛捐杂税繁重,让一度繁华淳朴的柳江经济凋敝,民不聊生。为生存复兴,柳江四大家族依附军阀,展开了一场夺取税捐征收权的明争暗斗,山上的棒客也不甘寂寞,参与到这场争斗之中,一时之间,奸谋诡计、杀人抢劫、欺哄讹诈之事,在柳江明丽的山水间如浊浪滚滚。柳江四大家族在相互倾轧及军阀更替中,相继破落衰败,凋敝困顿。同时,柳江年轻一代为了突破桎梏,寻找真正的出路,追求纯洁的爱情,走上他们悲喜交集的人生道路。虽然饱受挫折,暂时看不到希望,但是他们积极奋发的精神、真挚宽善的情感,让这一方沃土再次充满生机……

刘醒龙、裘山山、谢有顺三大名家联袂推荐的长篇小说《最后的士绅家族》,通览掩卷,若有所思。一座城可能在几千年中消失,一个村也可能在几百年中消亡。那么,一代代人存在的时间就更短,长则百年,短则几十年,然而不灭的只有基因。小说写作若散失了这基因的传承,那就会像老城街头的西洋镜,镜里一个世界,镜外又是一个世界,看完一笑了之。《最后的士绅家族》则一避刻意的故事,而是让那块地、那些人、那些事在多维的时空里,都能找到代代生息的基因。

环境中的山水基因

环境中山水的基因是什么?应该就是人们对生存环境的选择,也就是天地人的和谐。山南水北平原铺,宜耕宜渔四方源。求得一处有山为屏,有水滋润,田野开拓,园地肥沃的好地方。《最后的士绅家族》开篇写道:“御桥东头有株巨大的古榕,古榕甩开繁枝密叶,遮出一大片浓荫。浓荫下是一块很大的空坝,旁边是李二娃那间低矮灰暗的茶铺子……”简简单单的勾勒,既是场景的制造,又隐含着这一山水基因的存在。从古榕、空坝、茶铺这些元素中,不知不觉就把读者引到了一个空间的思维,这个空间里有一条河或江,且水量充沛,这株古榕或许就是水路码头上的一个千年守护者。这样一个藏风聚气的地方,一定是各姓氏先祖开疆拓土的必争之地。明争暗斗随一方水土而来,他们争地盘,争利益,争财源,争人气。小说里的种种纷争应该也源于生存资源与环境之争。虽然,小说中的矛盾源于征税权,源于各个家族的势力、体面之争,但归根结底这些纷争落旨于在这块地域上他们能占有多少先机,多少霸气之争。

小说中写到柳江、玉屏山、鹰嘴山、木禅寺、士绅们的各家大院……虽然,小说里没有刻意去描绘这些地理风貌,但基因本身就已显现,彰显的现象中则隐藏着山情水性的地理作用。山高林密能卧虎藏豹,亦能藏污纳垢。庄严处寺庙宫观巍峨挺立,险峻地关隘山寨占据,这些都是山水的基因。张生全用好了这些山水基因,让一个个故事发生在这里,演绎在其中,多少历史画面,都让人似曾相识,是他山他水,也是吾山吾水,阅读中就有着情景相融,古今一脉山水性情的相慰。

人物中的根性基因

人是社会中最活跃的因素,只有人的活动,一个地方才有文化的传承,源源不绝的历史长卷才得以续写。小说《最后的士绅家族》就是以各家族人物来演绎的,于是,小说人物之多,形象丰富多彩,让读者看到了一个社会的缩影。细品这些鲜活的人物,感觉现实中处处可以找到他们的影子,柳家的柳正刚父子,唐家的唐八太爷父子,曾家的曾五太爷父子,知事高德仁、经征局长胡知廉,小人物中开茶馆的李二娃、唐八太爷的管家何肇北、百姓杨四娃,山匪李光头等等……这一个个人物是小说中的人物,是那年代的人物,又何尝不是现代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呢?

柳氏这家士绅耕读传家,英才辈出,小说中这样写道:“两百多年前,咱柳家祖爷爷千里迢迢来到这里,他来的时候什么也没带,就挑了一副箩筐。”“一个箩筐里挑的是他的孩子,另一个箩筐挑的全是书。”读到这“诗书传家”的基因里的柳老太爷及柳正刚,就能让读者看到当下镇里那些家有鲤鱼跃龙门的旺族,个个从那家门上悬挂着“文魁”匾额下走出的人,衣着整肃,干干净净,彬彬有礼,不严而威。读到唐八太爷及其儿子唐震川,就会想到镇上的土豪,飞扬跋扈。读到曾五太爷,就能想到镇上那些一直屈尊于人下,而时刻不忘出人头地,一旦得势再也按捺不住性子的人物。读到知事高德仁,也就自然想到一心攀附,又想有政绩的官吏。再读那些小人物,依然在当今社会里有着活灵活现的人影在晃动,就是曾五太爷的儿子曾思诚现实中也大有人在,叛逆父亲,自持己见,另辟蹊径,专心木工,想独善其身……每一个人物投下的身影在现在社会中都能找到同样的影子,这就是人物的基因。这些人物虽已淹埋在历史中,但其基因不失。小说写的是那个时代,但同样也是写当代,这就是基因相传的可贵,若失去这些潜在的基因,小说也就不鲜活,也就失去当下存在的价值。

语言中的乡土基因

一部小说,一个社会,一个地域的风情。若小说散失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性语言,与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就会失去文学作品的魅力,这样的小说只会成为一堆符号性、概念性的文字,味如野史别志,失去阅读愉悦与审美快感。因此,语言中是否有乡土基因十分重要。而小说《最后的士绅家族》中,不仅追求人物语言合乎身份与个性化,且深透着乡土语言的基因。

“二娃子,如今当掌柜出息了,是不是就长懒筋了?你自己看看,客人的茶都见底了,你也不赶紧过来添,我告诉你,机灵点,自个儿回去把懒筋挑了,要老姑爷我亲自给你挑,你这茶铺就开不成了。”

“你个瓜婆娘!”曾五太爷突然不笑了,坐直身子正色道,“你过惯了穷日子,突然从糠篼跳到米篼,你就不习惯了!”

曾思城鄙夷道:“是狗,只要给它一根骨头,它就会摇尾巴……”

太阳离对面的山顶只有一竹竿高了,此时已没了热力,像进入秋天的南瓜,一刻比一刻更熟更黄。满天轻纱一样薄亮的云彩,也似放旧的照片,慢慢地变黄,成了模糊的暗影……在最热的时段一声一声嘶鸣的蝉声开始消失,变成了拉着长长拖腔,感觉有气无力半死不活的那种蝉声,这时候也密布在山坡上,像要爬上山来,却又怎么也爬不动一样。

这样的语言是长在民间,长在土地上,传承着地域特色,隐藏浓厚的乡土基因。阅读到这样的语言,看到的不仅仅是小说中的人物,还能体会到这一方山水养育出来的人生动智慧的用语,更能看到乡土质感有活力的语言魅力。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里的本性我把它理解为基因。在我看来小说能秉承基因,就会有本真、本性的特征,就有着永远的活力。

新闻推荐

成都高新区石板凳镇入选四川省文明村镇

本报讯(记者缪琴宋妍妍)昨日,记者从成都高新区获悉,近日,省文明办公示了2014-2016年度四川省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最佳文明单位名单,成都高新区石板凳镇入选四川省文明村镇。四川省文明村镇每3年评选表...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历史小说写作贵在有基因 ——读张生全长篇小说《最后的士绅家族》)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