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婧
2017年高考结束,对于考生来说,接下来的大学招录同样是惊心动魄,令人七上八下。随之而来,一些“冒牌”大学也要开始蠢蠢欲动,出来混淆视听。近日,一份所谓教育部权威发布的正规高校名单及381所“野鸡大学”名单在网上流传,“野鸡大学”共涉及全国26个省区市,四川就有15所。
“冒牌”大学年年都有,也年年都在曝光,甚至曝光的“黑名单”越拉越长。从2013年到2016年共曝光了5批虚假大学名单,笔者对照往年的“黑名单”,有一部分“冒牌”大学年年的招生中都不曾缺席过,不但“起死回生”,校园官网的制作还越来越“全面”、“风光”。这说明什么,说明虽然我们对此类骗局的防范越来越完善,但类似问题仍没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其实,在高等教育越来越大众化的今天,对于类似的骗局,只要稍有常识,就可以轻易识破,但从媒体报道来看,每年依旧有不少上当受骗的。被骗者大致就两类人:一类是偏远地区的考生,他们信息闭塞造成信息不对称,并且考出大山的意愿迫切,很容易被“套路”绕进去;一类是分数低的考生,怀揣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对于花钱上大学的花言巧语听之信之。
要从源头上杜绝“冒牌”高校,教育部门自然是第一责任人,要知道,打击并不能止于简单的曝光和口头提醒。首先,应该进一步扩大高校信息、招录通知的覆盖范围,加大各高校招生的宣传力度;其次,要加强对于高校招录工作的监管,对于“冒牌”大学应该予以坚决的取缔和查封,与全社会形成公共治理合力,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还高等教育一片晴朗天空。
读大学,对一个人而言是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学生寒窗苦读12年,有的家长更是砸锅卖铁只为让孩子走进高校大门。“冒牌”高校的存在贻害无穷,它不仅严重伤害了考生及家长,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痛苦,也破坏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正常秩序和生态,给社会制造了很多不安定的因素,可见,从源头上杜绝“冒牌”高校已是迫在眉睫。我们需要做的是跳出曝光,实实在在的作为,真正铲除“冒牌”高校滋生的土壤。
新闻推荐
15日晚,四川卫视《围炉音乐会》播出了“歌坛传奇”王杰专场。节目播出后,不仅在收视率上收获了很好的成绩,更在网络上引发了网友集体的怀旧热潮。作为《围炉音乐会》的制作人,北京银河映画创始人周凌...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