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谈巷议
□四川宋潇
近日,广场舞大妈的身影,出现在国家5A级景区(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山风景名胜区,结果引发了一场景区和大妈们的“单挑”——不是干架,而是“拼高音”。原来,位于虎丘景区内的万景山庄盆景园与西溪环翠广场上,每天都会上演广场舞以及大合唱表演,景区方面认为这有点刺耳,在数次劝阻无效后,祭出了撒手锏:用高音喇叭播放“文明公约”。(据《扬子晚报》6月18日报道)
近段时间,广场舞引发的争议可谓来了一个集体刷屏。在出现的各种争议当中,广场舞大妈们似乎都扮演着一个极不讲理的角色,在这种语境之下,广场舞常常被推向一种被“妖魔化”的境地,而反观被广场舞侵占的景区、广场、篮球场等地方,要么表现出服务设施不足、公共性质模糊等特点,要么就是各个年龄段的人都会涌过来,由于生活习惯和文明观念存在的差异而引发各种冲突。
面对争议和冲突,有些地方应对方式很好,选择综合多方意见,寻求一个价值契合点,增设空间的同时也及时安抚各方情绪;但有的地方却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以毒制毒”“以暴制暴”,即标明“谢绝广场舞”“禁止广场舞大妈们进入”等,这样下去,很难真正解决问题。
也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广场舞都将成为众矢之的。于公共空间而言,广场舞似乎成为了城市的另外一种“牛皮癣”,但撕掉或者清除它,却并不是一种合理姿态,不管是增设更多配套设施,还是给广场舞“立规矩”,都需要循序渐进才能体现实效。于个体而言,广场舞和广场舞大妈们,都不应该被外界妖魔化,个人权利与公共资源之间,也仍旧需要适当协商和包容,别把私欲说得那么高尚,也别把公共空间的边界划分得过于明显。或许,在一个用文明和规则来约束自己、约束他人的社会当中,广场舞才不至于成为“公害”。
新闻推荐
□陈柴(四川)“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溶化灌农庄……”这首如诗如画的民歌,与大漠孤烟、西出阳关的西域风情有着强烈的反差,因而,它以独特的魅力迷住了不少中外游客。金秋...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