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好友、原《成钢报》总编忠志兄在微信群发出邀请,喊群友们在六月的第一个周末在青白江的“满园春”餐馆聚会。我眼前一亮,第一个念头就是要去参加。我想起了那里的红烧狮子头最好吃了。脑子里一想,嘴里就流口水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这餐馆算是青白江有名的“国营食堂”,单位或家庭但凡稍微有点重要的请吃或吃请,都在那儿举办。当年我在工厂经营部门工作,待客机会比较多,每次去,都要点他们的“红烧狮子头”。
那里的红烧狮子头是最“港”的拿手菜。我曾经偷偷钻进他们的厨房,倒不是偷师学艺,就是好奇:他们所用的猪肉肥瘦各半,加其它原料若干,做成拳头大的肉丸子,用菜油炸到恰到好处然后红烧出堂,再找一个大而深的盘子端上桌来,立时迷倒众人。吃的时候,一口咬开,细腻清香,爽口化渣,那个香啊。
有一次,我们单位宴请从东北来的重要客户,品尝了满园春的红烧狮子头后,客户感慨地说:我跑了全国大江南北,吃过许多山珍海味,真还没吃到过这么美味的红烧狮子头。以至于原订在青白江只住两天的日程,又多住了一天,就是为了他们多吃几顿“狮子头”。
现在的“满园春”已变身为一处农家乐。那个周末,我驱车从城里赶去了,一拨老朋友早已在那里品茶聊天。午餐仍很丰富,但没有红烧狮子头这道名菜,大家似乎有些失望。我到后厨找到管事的,专门添点了这道名菜。等了许久,一大盘紅烧狮子头端上桌来,外观还是那么酷,但品尝之后,好像没有当年那味儿了。
老板走过来面有难色,他解释说,现在的猪肉,哪有三十多年前的黑毛猪儿呀?
红烧狮子头好吃,我觉得很大程度跟它的名儿有关。
有人说,中国饮食文化最大音希声、朴实无华者,就是一碗阳春面。这种没有任何菜肴、只有清汤的穷人面,却被赋予为“阳春”这样一个既欣欣向荣又充满希望生机的小清新名字。《武林外传》中,御厨给红烧狮子头取名“吉祥如意团圆球”,听着就让人有胃口。
关于“狮子头”的来历,我听对美食素有研究的忠志兄讲:狮子头,即扬州话说的“大斩肉”,北方话叫“大肉丸子”或“四喜丸子”。唐代,官宦权贵们很讲究饮食。有一次,郇国公宴客,府中的名厨韦巨元将一道菜端上来时,只见那巨大的肉团子做成的葵花心精美绝伦,有如“雄狮之头”,宾客们乘机劝酒道:“郇国公半生戎马,战功彪炳,应佩狮子帅印。”郇国公高兴地举杯说:“我看,这道菜不如改名‘狮子头\’。”从此,扬州就添了“狮子头”这道名菜——红烧,清蒸,脍炙人口。
当然,这“狮子头”传到四川,就带上了更接地气的巴蜀风味,吃法也更讲究。
我听青白江一位知名厨师讲,当年张大千传授夫人的一道拿手菜就是红烧狮子头,据说大千先生的作法是:七分瘦肉,三分肥肉,细切粗斩,大小要如米粒,不能剁太细,让肉质间保持缝隙,才能含汁。
新闻推荐
□雁子尕妹是我小时在青海的玩伴,前些日子她来四川看我,见面寒暄几句,居然都是小时候的美食——尤其是狗浇尿。大意是当时谁家做的狗浇尿最好吃啦,怎么才能做出饭馆的味啦,去青海的游客怎么觉...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