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士廉(?-1661年),字人麟,四川广安人,明末政治人物,为广安姚坪邓氏第八代祖。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授官广东海阳(今潮州)令,为崇祯末年最后一位海阳县令,累官吏部侍郎。明末随永历帝至缅甸,清顺治十八年(1661)秋为缅人所诱,与其他41位大臣同时殉难,史称“咒水之难”。
南明弘光、隆武、鲁王监国等政权相继灭亡后,清顺治三年(1646),桂王朱由榔于广东肇庆称帝,改年号为永历元年,时驻广西梧州。后因广肇潮惠俱陷敌手,永历乃由粤奔桂。作为海阳令的邓士廉也追随前往,成为南明的忠贞之士。朱由榔和他的随从进入缅甸后,在缅都阿瓦城郊居住,同国内(包括边境地区)的抗清队伍之间未能保持联系。缅甸当局虽然允许他们入境避难,却始终没有给予正式的官方接待。虽然缅甸国王住在阿瓦城中,流亡入缅的永历君臣住于阿瓦城外,隔河相望,近在咫尺,但是两人从来没有见过面。朱由榔已无实力,只好顺其自
然。
清顺治十八年、明永历十五年(1661)5月23日,缅甸国王的弟弟莽白政变,自立为王。新王派使者来向永历帝索取贺礼,这时永历朝廷漂泊异邦已一年有余,拿不出像样的贺礼。永历君臣“以其事不正,遂不遣贺”。南明流亡政府的这种态度使原已不佳的中缅关系更加恶化。7月18日,缅甸使者来报:“我王恐尔等立心不臧,欲尔去吃咒水盟誓。尔等亦便于贸易,不然断绝往来,并日用亦艰矣。”永历朝臣明知其中有诈,即由世镇云南的黔国公沐天波答复道:“任尔国兵百万,象有千条,我君臣不过随天命一死而已。但我君臣死后,自有人来与尔国王算账。”在缅方坚持下,邓士廉与文安侯马吉翔、太监李国泰与黔国公沐天波一同前往。次日黎明,马吉翔等召集大小官员渡河前往者梗之睹波焰塔准备饮咒水盟誓,仅留内官13人和跛足总兵邓凯看守“行宫”。上午,文武官员到达塔下即被缅兵3000人团团围困。邓士
廉等人奋起反抗,沐天波夺取卫士的刀奋起反抗,杀缅兵9人,终因寡不敌众,所有官员全部遇难。随后,缅军蜂拥而至永历君臣住所搜掠。缅兵把永历帝、太后、皇后、太子等25人困于一小屋内,对其余人员及扈从官员家属滥加侮辱。永历帝的刘、杨二贵人,吉王与妃妾等百余人都自缢而死。
邓士廉在海阳县任上事迹无考,但他莅潮抗清、最终英勇就义之举,谱写了一曲忠贞不屈的壮歌。据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记载:邓士廉,字人麟,明朝崇祯进士,曾任广东海阳令和吏部侍郎。明末随桂王南永历帝朱由榔入滇缅,清顺治十八年(1661)秋,与其他41位大臣同时殉难。感其忠义,后朝乾隆四十七年(1782),赐谥节愍。
据《邓氏分谱》记述,明末邓士廉之子邓昉携妻子和两子邓嗣祖(7岁)、邓绍祖(4岁)由四川广安赴粤,探望正在海阳当县令的父亲邓士廉,走到高耀县三叉河时,海贼劫抢,举家溺水,父母俱丧,仅邓嗣祖、邓绍
祖幸免,兄弟俩只好逃荒要饭,遇到伍家村的伍姓员外,被其收养。嗣祖聪颖过人,长大后被伍员外招为女婿,继承家产。不久又闻四川发生战乱,只得暂居广东。后来邓嗣祖在广东科考时,巧遇爷爷邓士廉的故人之子李仙根,其当时为督学使者,随即告诉嗣祖一个噩耗:他爷爷邓士廉在清顺治十八年(1661)为缅人所诱,与其他41位大臣同时殉难,并告之朝廷已下达“将流寓各地的蜀绅督办回籍”的谕令。而后,他带领妻儿及弟弟邓绍祖于康熙十年(1671)回到四川广安。因邓嗣祖携妻儿及胞弟返乡之孝义可嘉,事迹感人,被尊为“白衣秀士”。
(市地志办)
新闻推荐
尊敬的业主:您好!我们荣幸的通知您:钢城经贸大厦项目经多方努力已竣工验收。拟于2017年6月30日至7月1日,在钢城经贸大厦销售中心办理集中交房。请您携带购房合同(协议)、收据、结婚证、户...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