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樊邦平
技术名称:优质肉鸡生态养殖技术
技术概述:通过对优质肉鸡生态养殖各个环节进行关键技术集成并加以示范推广,为优质肉鸡规模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保障产品质量,提高四川省肉鸡产业的整体生产水平。
通过实施该项技术,力争育雏期成活率提高3个百分点,生态放养鸡成活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用药成本降低20%,出栏优质肉鸡只平增收5元。
近年来,四川省鸡肉产量占肉类总量的比重达到20%左右,其中优质肉鸡已占肉鸡产业的95%以上。但是四川省优质肉鸡养殖存在生产不规范、生产效率不高,养殖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
省畜牧总站专家介绍,发展优质肉鸡养殖,是畜禽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首先要从鸡舍搭建开始,要因地制宜。鸡舍可分为永久性和移动性。永久鸡舍要求相对坚固,舍内采用垫料平养或用竹木架设50厘米—60厘米高网床,也可采用内设栖架。饲养密度则应以8只/平方米—10只/平方米为宜。鸡舍面积根据养殖数量确定。
移动式鸡舍相对永久式鸡舍较小,主要利用较轻便、结实的金属材料制作,面积按8只/平方米—10只/平方米搭建,每个鸡舍容纳成年鸡80只—160只。
另外,优质肉鸡放养区域较大,必须保证肉鸡养殖过程中饮水与补饲。舍内按每30只配置一个直径30厘米的料桶、每50只配置一个直径为20厘米的饮水器,舍外放牧区也应安装饮水、补饲设施系统。
专家介绍,舍内育雏至40日龄—60日龄后 (夏季40日龄、春秋季50日龄、冬季60日龄),方可转入放养鸡舍。选择白天气温不低于15℃的晴天放养。最初几天每天放2小时—4小时,以后逐渐延长;每亩放养肉鸡的数量应在60只以下,每区群体数量以不超过400只为宜,且公母分群饲养。
在放养的同时,从喂食、饮水、放牧、归巢、紧急避险等方面对肉鸡进行调教,使其产生条件反射形成习惯性行为。
专家表示,放养初期应用全价雏鸡料一周,之后让其在放养区内自由采食,不足部分用玉米、谷物、小麦、炒熟的豆类等杂粮直接饲喂或用几种原粮混合饲喂,并辅以适量青绿饲料和钙质。定时补饲,放养第一周早晚各一次,第二周起每晚一次。
放牧场应因地制宜,合理划分若干小区,用围栏隔开,实行分区轮放;每3亩—5亩为一个放养小区,一个小区放牧一批鸡后,空置2月—3月后再次使用。空置期间,可人工种植黑麦草、三叶草、鸭茅、苜蓿等优质牧草用于补饲,实现种养结合循环利用。
专家提醒,在整个养殖过程中要树立“防重于治”的观点,制定并实施养殖场生物安全措施、科学的免疫程序和消毒预防措施,加强肉鸡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
新闻推荐
四川启动“十三五”节能低碳行动聚焦四川上市公司近日公布的《四川省“十三五”重点工业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全省力争实现节约能源1500万吨标准...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