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思考
□湖北叶祝颐
6月27日,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发布《2016四川省收费公路统计公报》,2016年度,全省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收入为194.7亿元,收支缺口为48.1亿元,与2015年相比缺口进一步扩大。截至2016年底,全省收费公路债务余额为2403.8亿元,比2015年增加650.5亿元,增幅37.1%。(据《成都商报》6月29日报道)
事实上,不仅四川收费公路喊亏,全国收费公路也多呈亏损局面。来自交通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收费公路债务余额为44493.7亿元,通行费收支缺口3187.3亿元。如果这样下去,调整公路收费政策、延长收费时间、提高收费标准,恐怕为时不远了。
问题是,收费公路真的亏损如此厉害吗?在A股市场上市的19家高速公路公司中报显示,绝大多数公司是盈利的。一些公司盈利在二成以上。一方面,数据显示,全国收费公路严重亏损,有的省份还以亏损为由延长高速公路收费年限或者提高收费标准;另一方面,上市的高速公路公司赚钱能力超强。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虽说上市公司只是收费企业的一部分,但是,上市公司也是高速公路经营状况的晴雨表。上市公司都大赚特赚,收费公路整体却是巨亏的。这到底是上市公司炫富坑股民,还是收费企业集体哭穷呢?
再说,收费企业上报的数据有没有水分呢?笔者这样说并非空穴来风。2015年广东省公布的收费公路亏损数据就出现了剧情反转的滑稽局面。2015年6月中旬,广东省交通厅公布了2014年全省收费公路的统计情况,当时的数据显示全省收费公路亏了28.8亿元。然而,随后广东省交通厅重新发布的统计数据表明,2014年全省收费公路盈利3.9亿元。在收入总数据和细项数据不变的前提下,由于支出总额由481.1亿元降为448.4亿元,亏损变为盈利。收费企业的支出俨然成了变形金刚,这里面有没有虚增支出,或者把不相干的支出算进去的情况呢?
尽管数据显示收费公路是亏损的,但有的公路收费企业给高管发放百万年薪却毫不含糊。表面上看,收费企业不是党政机关,如何给高管发工资是企业的私事。但是收费企业带有垄断与公共服务性质,羊毛出在羊身上,收费企业高管年薪畸高,导致收费还贷进程受阻,最后还是消费者埋单。
关于收费公路的问题,民众一直诟病不断。虽然不少地方政府把部分公路转变成了经营性项目,但是公路作为国家公共资源的性质没有改变。交通部门自己制定、审批公路收费标准与收费年限是自说自话,缺乏透明度与公信度。公路投资成本、收费收入与合理回报到底是多少,收费企业到底该拿出多少钱还贷,多少钱养人,多少钱用于“三公消费”,除了一张可能剧情反转的报表,公众没有其他知情权,更遑论话语权。
综合以上种种,收费公路巨额亏损的说法很难说服公众。收费企业反思过亏损的原因,想过开源节流,用好每一分钱吗?虽说目前不宜全面取消高速公路收费,但是交通部规范收费公路管理,督促地方政府、交通部门及其收费企业清退多余工作人员,规范高管及职工薪酬分配,降低运营成本,减少收费公路,缩短收费时间,应该可以做到。从长远来看,政府加大交通投资力度,还原公路公益属性,逐步还路于民,更为重要。
新闻推荐
“3个月就侦办环境污染违法犯罪案件24起,处理违法犯罪嫌疑人员16人……”四川眉山市今年组建的环保警察队伍重拳出击,赢得百姓叫好。长期以来,环保部门基本以行政执法为主,调查执法经常碰到企业不配...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