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前学法常态开展,居民议事协商民主,普法宣讲进村入户,法律知识指尖传送,法治文化浸润心田……通川大地,一片欣欣向荣法治景象呈现眼前!
近年来,通川区委提出“党建为先、发展为要、民生为本、法治为基”的工作理念,其中的“法治为基”就是要始终把法治建设作为富民强区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强基石。在“法治为基”工作理念下,通川区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法治建设,以求真务实、善做善成的作风推进法治工作,以法治统筹助推经济发展、脱贫攻坚、社会稳定,法治建设呈现新势头、新局面。通川区先后被评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区”、“四川省法治示范区”,通川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被省委、省政府表扬为“法治宣传教育先进普法依法治理办公室”。
依法执政,让科学民主成为航向
该区始终坚持区委领导法治工作,完善了《区委工作规则》和《常委会议事决策规则》,深入推进党务公开,推进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不断提高决策质量和水平。同时,抓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这一核心,严格落实党委(党组)书记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推行年终述法制度,乡镇党委书记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述职23人次。严格落实法治建设责任,与乡镇办委、区级部门签订依法治理目标责任书,层层压实工作责任。
该区建立区委、区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参谋助手作用,认真研究吸取法律顾问意见建议。严格规范性文件起草、论证、审查、批准、公布等制定程序,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合法合规性审查。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大力推进“133”专项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切实解决和整治在脱贫攻坚领域、教育行业、卫生计生行业、食品药品监管行业的突出问题,重点整治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不力、城乡低保评定不公、村(社区)“三资”管理混乱等问题。
依法行政,让行政权力规范运行
在区政务服务大厅,前来办事的群众络绎不绝,政务中心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办理成百上千的行政审批事项,除了工作人员这只有形的手,还有“依法办事”这只无形的手在时刻规范着每一项行政权力的运行。区政府服务中心纪检组长邓云华说:“如果有人不按法律法规办事,行权平台就会自动报警。
除了把权力运行晒在阳光下,通川区还进一步健全依法依规决策机制,坚持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法定程序,全力保障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相关利益的重大问题、事项依法依规落到实处。同时,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加强联动审批体系建设,着力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和行政效能。推进政务信息主动、及时、准确公开,高度重视重大突发事件和群众关注的脱贫攻坚、监管执法、环境保护、行政权力、安全生产等热点问题的信息公开,今年以来,公开各类政府信息3300余条。
该区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强化执法主体资格管理。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全程录音录像办理刑事案件完成率100%。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紧紧围绕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保障、医疗卫生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领域违法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区政府法制办主任潘政杰说:“对于执法主体资格,我们实行严格管理,必须持证上岗,没有经过执法考试并合格,不得授予执法资格和从事执法活动,切实从源头上规范执法。”
公正司法,让公平正义得到彰显
近年来,该区积极落实司法体制改革相关要求,扎实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落实法官员额制、审判辅助人员制度和司法人员职业保障等各项政策措施,充分释放改革活力。据通川区人民法院院长徐进介绍:“我院自2016年8月启动司法体制改革以来,法官入额44名,法官回归办案本位,院长、副院长也亲自到审判一线办案,审判质效稳步提升。”
在司法公开方面,全面推进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三大平台”建设,推进阳光司法,在中国裁判网公布裁判文书7911件、法院门户网公布开庭公告281条。完善便民诉讼服务网络,建立网上诉讼服务中心,加大巡回审判力度,促进司法为民。规范诉讼服务,升级完善法院“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检察院服务大厅、司法局法律援助受理大厅规范化建设。北山镇双鱼村村民王德龙说:“现在镇上建了法律援助工作站,法律顾问律师经常到我们贫困村免费提供法律服务,我们有什么法律上的问题咨询起来好方便哦!”
为进一步打好执行攻坚战,该区还开展了为期两年的“两年基本解决执行难”专项活动,该专项活动至开展以来收效颇好。同时,该区积极推进行政诉讼案件相对集中管辖改革试点工作,推行政机关负责人依法出庭应诉制度,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80%。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完善案件移送标准和程序,行政执法部门按要求开展工作,案件移送检察院立案4件,实现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无缝对接。
普法宣传,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七五”普法以来,通川区依托短信、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推送法律知识,深入农家院落、田间地头开展“庭审进院坝”、“田园法制课”、“以案释法”等宣讲活动,利用“微课堂”、法治讲堂、“法治通川”栏目与群众交流法律问题,进一步丰富法治宣传载体。积极推行“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延伸法治宣传触角。今年以来,共开展各类普法活动、法律讲座60次,推送法治短信、微信、微博600多条。通川区关于赡养的案例分别以“曾家的家庭会议”和“被撕毁的家庭协议”为题走上央视《经济与法》、《今日说法》栏目。
除了注重法治宣传,该区还重视法治文化阵地建设,通过建立法治广场、公园,打造“张爱萍故居”等红色法治文化景点,建设贫困村基层法治示范点,使干部群众、青少年学生随时感受身边的法治文化。在人流集中的广场、车站、医院等地建设法治长廊、法治宣传橱窗、LED宣传标语,通过多形式宣传切实促进“办事依法、遇事找法”习惯的养成。在高速路出口等主要路段节点设置大型法治宣传设施,打造北外3公里法治宣传大道,将广大群众置身浓厚的法治氛围之中,切实提高全民法治意识,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四川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肖琳—— “被群众需要是一种幸福”
肖琳推销古羌蜂蜜□本报记者田明霞文/图第20届“四川青年五四奖章”评选不久前揭晓,12名个人和6个集体获奖,北川羌族自治县陈家坝镇副镇长肖琳榜上有名。“5.12”大地震后,肖琳为山乡脱贫所作的努力...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