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卡消费
美容卡、健身卡、洗车卡……在这无卡不欢的时代,各种充值性消费卡片的出现,既让消费者体验到了方便快捷与实在的优惠,又为商家凝聚了人气、拓展了市场,可谓一举多得。然而,市场的快速转换与优胜劣汰法则又不得不让人面对另一个现实,钱充了,店关了,人没了,不少消费者有口难言,索赔无门。
□本报记者 李道全 摄影报道
消费者: 办卡消费,图的就是实惠
“卡?我多的是。”10年前就经常光顾美容院的刘女士一见记者,当即摊开自己的钱夹,一一摆到桌面,“喏,这全都是!”什么美容的、洗头的、健身的、购物的应有尽有,记者数了一下,总共有10多张。
不过,这还是她“精减”下来的,多的时候有20多张。至于为何拥有如此多的卡,她呵呵地笑了,“充卡消费,便宜。”她说,“比如做美容,原本是80元一次的,充卡成为钻石会员后,打8折,只需60多元,挺划算的。”
办卡充值成为会员,不仅限于女性,男性的持卡意识也毫不逊色,遍布餐饮娱乐、购物美容、车辆维护等各个领域。充值刷卡消费在给消费者带来方便的同时,似成一种身份象征。“比如洗车,未办卡的比起钻石会员要贵十几块钱。”从中尝到甜头的唐先生说,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钻石会员”。
商家:
竞争大,靠会员卡拉人气
办卡充值,拉的是人气,讲的是竞争。经营美容理发的谭先生说,“店刚开业时,都没什么名气,也不存在老顾客一说,如何打出名气就要看市场营销了。”
他认为,充值消费者就是营销的一种。一方面可以提升市场知晓度,通过充值来留住顾客,参与市场竞争,还能慢慢培养其消费习惯。“譬如洗头,你每次不可能只是洗头,还会用到各种洗发液、漂染药水,这些都是增值服务。”他说,“办卡成为会员后理论上价格优惠了,但服务内容多了,顾客消费自然就高了。”
当然,为了激励更多顾客办卡,他们会抓住任何可用的时机让一线人员游说,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而另一方面,充值消费还解决商家资金不足的问题。“别看我这小店,一年下来除去最初的装修、器材购置,仅人员工资、租金、耗材一年都要二三十万,这些都需要‘现货儿\’。”为了弥补最初创业资金的不足,拉人头、吸人气来充值消费无疑是一上策。
提醒:
“入会”有风险,办卡需谨慎
顾客得实惠,商家获收益,这看似两全齐美的事是否真是“双赢”?“不尽然,有可能还会上当。”谭先生说,此前他在一家洗车场办了张会员卡,可后来别人不干了,人也不知去向,白白浪费了卡里的几百块钱。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如谭先生般上当受骗的并不在少数。有的人办理的会员充值卡多则数千元、少则几百元,都因商家“突然”消失而打了水漂。
对此,四川天仁和律师事务所主任袁雄先律师认为,这种看似互利互惠的消费行为,存在较大的潜在法律风险。他介绍,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制定的《会员卡管理试行办法》明确规定,发行会员卡应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对发行会员卡的资质、净资产、产权、信誉、开业条件等均有明确规定,甚至审批时需要律师事务所出具法律意见书。但实践活动中,几乎都是自我发行,自我约束,凭良心承诺。商家一旦破产或卷款潜逃,往往面临追索或执行难的风险,损失的是作为会员的消费者。他建议,消费者需要睁开慧眼,多考虑风险,谨慎办理。因为天上不会掉馅饼!
新闻推荐
(记者邬丹实习生徐小棠)7月6日,市委宣讲团到市国资公司宣讲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市属国有企业100余名领导干部、中层管理人员和党员代表到场聆听。市委宣讲团成员刘茂松以“建设美丽繁荣...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