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小天饰演剧中敢闯敢拼的高建国
由省委宣传部指导,四川新华发行集团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出品的电视剧《我的1997》,在央视一套热播过半,收视数据亮眼。截至7月12日,《我的1997》平均收视率突破1%,稳坐前三甲。业内人士认为,但凡好故事,必然入情入景入人心,作为献礼香港回归20周年的精品项目,该剧通过展现内地与香港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群体的奋斗成长,以小人物刻画大时代,小到个人,大到家国,引发了观众情感共鸣。有网友动情评论:故事因情而起,主人公为情所困,纠缠不休的是儿女情长,深藏于心的则是爱国情怀。
歌颂家国情怀
观众追剧停不下来
高建国如何在香港开创自己的一番事业?高致远、岳芳英夫妇何时能重逢?种种疑问都吸引观众继续追剧。
在导演王伟民看来,观众的高度共鸣源自家国情怀。“1997年,我20多岁,香港回归那天晚上,我去了天安门广场,很兴奋。我是一个历史的亲历者,有责任也有义务把这段历史记录下来。以后的年轻人想了解这段历史,就可以看这部电视剧,感受那一代人的情怀。”
书写人文情怀
人物命运与时代结合
饰演高建国的印小天告诉记者,他将自己的成长经历融入到了人物刻画中,“当年我高考时,我的座右铭是“有志者事竟成”。剧中高建国为人处世的信念也是这句话。”印小天将自己和“高建国”融为一体,“这样观众看着才真实,更能将人带入那个时代。”
时代背景是《我的1997》不同于其他年代剧的最大特质,诸如“改革开放”“深圳特区建设”“中英香港问题谈判”等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在王伟民的记忆中印象深刻,并最终在剧中与人物个体命运巧妙结合。例如,正是因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安国庆(王璐 饰)与丁跃民(于笑 饰)才有了前往深圳下海创业的可能。
奏响逐梦情怀
年代巨制充满创业激情
《我的1997》不仅是一部年代巨制,也是一部充满创业激情的大剧。当国家命运开始历史转折,当社会变革风生水起,平民百姓的创业之路,也与这样的大环境息息相关。观众在剧中不仅能看到岳芳英、高建国母子赴港创业时几经波折的商海周旋,又能看到内地与香港相互融汇的经济发展过程。剧中各个阶层的奋斗者,他们在时代更替之际的抉择,给当下创业者也带来了新思考。
《我的1997》以文艺写实的视角,重温香港回归这一伟大辉煌的历史记忆,引发观众情感共鸣,具有深远意义。
本报记者 陈蕙茹
新闻推荐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闭幕后,省教科文卫工会随即召开三届六次全委会,学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就如何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服务改革发展、服务教职工群众,本报记者7月5日对省教科文卫工会...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