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日报讯(记者 魏雯静)7月14日下午,由川商总会主办的“一带一路”建设者(川商)高级研讨会在成都举行,来自政府部门、企业界、金融界、法律界、媒体界等的100余位嘉宾围绕“一带一路”背景下川商“走出去”的历史机遇,共同探讨川商如何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论与实践。
四川已逐渐走向
“一带一路”舞台中央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中,四川的角色和影响正越来越大。四川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具备区位重点、经济总量稳步提升、战略资源丰富、产业门类齐全、科技突出五大优势,在设施联通、重点试验区建设、经贸合作、高层互访、民间交流、打造金融平台等方面都取得了进展。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陈放表示,从参与者转变为推动者,四川已经逐渐走向“一带一路”世界舞台的中央。
记者获悉,截至2016年底,四川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的企业达250家,项目达100余个,涉及金额近4000亿元。四川走出去的企业已经突破了900家,落户四川的500强企业达到321家,在川外商投资企业累计超过5.1万家,其中33个沿线国家在川设立企业达到935家。
在省投促局的指导下,目前川商总会核心会员已达到85家,基础会员超过2万家。如何在更广领域、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推进四川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四川省发改委副主任邓长金表示,企业家要不断提高自身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竞争力、影响力,在更广阔的舞台施展才华,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踏上“一带一路”这趟快车,部分先行者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搭建政企沟通良好的桥梁,抱团合力发展,已成为共识。
先行者现身说法
“走出去”还要“融进去”
在国家“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后,四川主动融入,能投集团、开元集团等四川本土企业,早已走出去加入“一带一路”朋友圈。如今还有部分川商,正摩拳擦掌,时刻准备着抢抓这一国家战略机遇。在“走出去”的川企看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机遇与挑战并存,沿线每个国家经济发展环境不同,政治情况也不同,对投资的需求也不同,在走出去投资时,企业需要符合自己的需求,进行严格的甄别。
“当地经济基础差、产业链配套不完善、税务等政策不熟悉、文化差异等等,都是海外投资将会面临的挑战。”开元集团董事长赵思俭以自身企业发展为例进行了现场分析。他表示,企业走出去,一定是为了企业自身发展需要,不能盲目走出去,不能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同时,走出去的企业要有开放、包容的心态,要抱团发展,不要单打独斗,一定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主任程守太表示,企业在走出去中面临的最大的三个风险是市场准入风险,合作伙伴履约能力风险,政治、社会风险。过去不少企业在相关方面吃过亏,要重视规避风险。企业在出去投资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财务顾问、法律顾问、税务顾问同行。
新闻推荐
四川环境执法力度持续加码上半年处罚金2.26亿元,同比增6倍
上半年处罚金2.26亿元,同比增6倍华西都市报讯(四川日报记者殷鹏)7月16日,记者从省环保厅获悉,上半年我省办理环境违法案件3748件,处罚金2.2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两项指标分别增长308%、605%。省环境...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