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藏药制剂有1500多个批准文号、300多个品种,存在着制剂名称不准确、标准不规范,不能用汉语对藏药进行统一翻译,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等现象。
目标(2018年前)
整理出四川省医疗机构藏药制剂品种目录、藏药经方目录和藏药材(饮片)目录,汇编发布《四川省医疗机构藏药制剂质量标准》。
近日,四川省医疗机构藏药制剂质量标准提升工作启动会在康定召开。会上提出,四川省将在2018年前整理出四川省医疗机构藏药制剂品种目录、藏药经方目录和藏药材(饮片)目录,汇编发布《四川省医疗机构藏药制剂质量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四川省是全国第二大藏族聚集区,藏药材品种丰富,是藏药材资源大省。目前,四川省藏药制剂有1500多个批准文号、300多个品种,但存在着制剂名称不准确、标准不规范,不能用汉语对藏药进行统一翻译,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等现象,严重制约着藏医药的传承、发展。
如何让这一民族医学走出雪域高原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缺乏统一标准 10年仅注册成功1例
“这叫消脂灵,有着消脂降脂、通便化积的作用。”在甘孜州乡城藏医院,正在为病人开药的阿麦院长拿着一味叫消脂灵的藏药向记者介绍。阿麦说,消脂灵由当地土产的四味药材加工而成,在2007年获得藏药制剂批准文号,很受藏族同胞的欢迎,市场前景看好。但是由于该药剂中一味名为藏萝卜的成分无性状、药性、炮制方法等相关标准,不能进行药品注册,无法进行产业化生产,只能在藏医院使用。
消脂灵遭遇的尴尬不是个案。目前四川省的藏药制剂大多存在类似问题。由于标准不明确、藏药发音很难被统一译成汉语等原因,造成了许多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的现象。“比如在甘孜州乡城藏医院这味药叫作消脂灵,在另一家藏医院同一种东西可能会叫另一个名字,需要进一步梳理。”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研究员杨安东说。
由于藏药材、藏药成方药标准不够明确、受众群体有限、品名混乱等问题,造成了藏药的发展受限、藏药产业化弱的局面。“近10年来全省注册成功的藏药新药仅有1例,藏药的产值也在我国五省藏区中排名靠后。”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想让藏药实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跨越,“标准就是跳板”。
看好市场前景 期待产生百亿元产值
“我有信心将藏医药文化发展到全国乃至世界!”在启动会上,甘孜州一家民营藏医院——德格宗萨藏医院院长噶布言辞坚定。
今年51岁的嘎布是甘孜州土生土长的藏族人,从小跟着父亲学医,如今已从医30余年,能够生产215个藏药制剂品种,目前他正在申请取得藏药制剂批准文号,五省藏区540余家藏医院诊所慕名而来,希望得到他的藏药制剂。
但嘎布的梦想还不止于此。“藏医药文化中有藏药洗浴、藏药养生、瑜伽等,如果能够得到规范,将不仅仅是藏药制剂的产业化生产,而是一个大健康的产业化发展。”嘎布说,目前要注册藏药新药,需要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进行注册,且必须提供3-5年的临床试验,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这一点就制约了藏药产业化发展,若《标准》通过,他所持有的215个藏药制剂品种可作为经典名方进行标准化生产,可以节省一大笔资金,设想他所持有的215个藏药制剂标准都能进行产业化生产,那么所产生的价值前景非常可观。
不止嘎布,看好未来四川省藏药产业发展的还有四川好医生药业集团。自从藏药制剂质量标准提升工作启动以来,好医生药业集团就全程参与。四川好医生药业集团副总经理刘彬表示,通过对四川藏医药发展现状的系统调研,保守估计,未来四川省藏医药产业至少能冲刺百亿元产值。
省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省藏医名医辈出、名药众多、疗效独特、典藏丰富等优势,对藏药制剂标准进行梳理与规范势在必行,藏药的产业化发展也将迎来新的生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佳)7月19日,省电力公司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在会上获悉,近日随着持续高温和强降雨天气的交替出现,四川电网已进入迎峰度夏的关键时期,而由于今年四川省电网发电装机增速高于用电负荷增长,...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