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李沛润文/图
数量堪比大熊猫的调律师
7月25日上午,记者来到市中区芭蕉井展览馆时,70岁的孟庆元正在调试钢琴。只见他打开琴盖,熟练地将调音槌放在琴弦上,接着敲击音叉,同时按下琴键,分辨两者的差别,转动调音槌,直到音叉音和钢琴音的音程完全一致。对于自己的职业,孟庆元表示,准确地说是“调律师”而非调音师。“很多人不理解我的工作,就说是修钢琴的,我也不去辩解。”孟庆元说道。
孟庆元表示,调律师这个职业,对于很多不了解音乐的人而言,是陌生的。简单地说,它就是“钢琴的医生”,扩大范围,就是弦乐器的医生。调律师的稀有程度可以做一个类比:如果说现在100个人里有10个人是学钢琴的,那么,这10个人里面存在调律师的概率最多就是一个人,实际上连一个都很勉强。可以这样理解,一个合格的调律师必定对乐器非常熟悉,否则就是个“歪货”。
孟庆元出身在一个音乐家庭,父亲喜欢拉二胡,从小在父亲的熏陶下对乐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声音的感觉就是从那时开始培养的。从二胡开始,孟庆元在父亲的指导下接触了他能见到的所有乐器,谈不上精通但都会使用。1963年,孟庆元到四川音乐学院进修,主要学习民乐,同年,恰逢部队在学校招收文艺兵,孟庆元幸运地进入部队。在部队里,他系统地学习了乐理知识。1978年,因为学习扬琴的关系,孟庆元接触到了调律,对琴的构造产生了兴趣,尤其是扬琴。他很好奇:如此美妙的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有一次扬琴出现了问题,他大胆地对扬琴进行解剖,把每个部件都仔细研究,搞懂了扬琴的内部构造,并对每根琴弦的音准都进行调试。当时,孟庆元并不知道还有调律师这个职业,只是觉得,琴出了问题就要维修。“一边看书学习知识,一边动手操作,就是这样逐步熟悉的。”孟庆元说道。据他回忆,那时候在内江,很多人连调律师的名字都没听说过,更别说了解。
校对音准是核心
做一个合格的调律师有多难?据孟庆元介绍,一台钢琴有8000多个零部件,220多根琴弦,88个琴键。只有根据12平均律,才能调出钢琴每个琴键精准的声音。调琴是一个精细的过程,首先将A调成一个震动频率440Hz的国际标准音高。根据一个音分出一个基本音组(12个音即12平均律),以此为基准往下调8度,把低音调完后再往上调,最后用扳手调整拉弦进行调音——钢琴每个音有3根弦,必须保持3根弦的音准一样,不然就会有很难听的杂音。而扬琴有5根弦,这让调律更加复杂。“能够调好扬琴的调律师,可以胜任所有琴弦乐器。”孟庆元说道。
对于调律师而言,最为关键的就是校对音准,而他们依靠的工具就是耳朵。孟庆元表示,这些年为了保护自己的耳朵不受外界声音干扰,他出门都会带上耳塞,因为街上的声音太过嘈杂,接触久了会破坏自己对声音的灵敏度,即使在家里他也喜欢安静,不喜欢吵闹。每次要调试钢琴时,孟庆元都会先择深夜到琴房,独自一人慢慢做事情,因为调琴没有时间限制,需要慢工才能出细活。音叉是校对音准的关键工具,每次调试好后,孟庆元都会用音叉去试音,直到每根琴弦的音准和音叉一样时才能确保调试成功。
孟庆元表示,虽然最近几年出现了电子调律器,通电后可以通过红绿灯显示来确定音准是否到位,但他并不看好电子调律器,依然只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电子调律器自身存在局限,比如一旦电压不稳,调律器自身的音准指数就会不稳定,虽然同一个音准存在合理的正负值区间,但却无法准确定位0这个位置,也就无法保证经过调试的钢琴达到最佳音效。对于外人而言,这只是微小的细节,但对于内行来说,就是致命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演唱会在表演前一段时间都会把钢琴再进行检查的原因。
二十年苦练造就“钢琴医生”
孟庆元告诉记者,调律师的职业和弹琴的人不同,没有演奏者在舞台上那样的文艺气息,相反,单调、机械和枯燥是其工作的主旋律。调律工作要求绝对的安静。
记者看到,孟庆元身后有一个大的工具箱,打开后,一件件工具整齐地陈列在面前:扳手、螺丝刀、音叉和其他各种试音工具,咋一看,更像是准备做外科手术的器具。孟庆元介绍,别看这些东西好像很普通,价格却不便宜,一个音叉就是六百多元,他这一套工具都是高级不锈钢做的,价格是8000元,这在调律器材里还只是中档产品,贵的可以达到几万元甚至更高。为了保护自己的调试工具,孟庆元平时每次调试后,都会把工具用专门的绒布擦拭干净,避免沾水沾灰尘,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工具的寿命和质量。
从接触钢琴那天起,孟庆元就一直在学习和练习,二十多年来从未间断过。现在,孟庆元有自己的琴行,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把自己的琴进行检修调试,确保所有乐器都在最佳状态。他告诉记者,夏季是钢琴最容易出问题的时候,琴弦虽然是钢丝,但因受热膨胀而受力不均,容易出现问题,一旦琴弦外面包裹的缠弦出现异常情况,琴弦就必须进行检修。换弦也是个技术活,因为新弦和旧弦存在磨合的问题,需要调律师进行调整,才能保证音准同步。
让孟庆元感到欣慰的是,女儿已经继承了自己的“衣钵”,开始学习调律。为了让女儿的技术过硬,他坚决不让女儿使用电子调律器,指导她学会用耳朵听音,这样才能长期保证音准达到标准。孟庆元透露,如今很多弹琴的老师对音准的把握都不到位,根本原因是没有合理利用耳朵。在孟庆元眼里,调律与乐器是相伴相生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
新闻推荐
新华社昆明7月27日电一边开车一边刷微信朋友圈,结果把车开到了河里,驾驶员溺水身亡。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公安局26日通报一起事故,提醒“驾驶车辆一定要专心”。根据通报,20日上午8时50分,大关县交警部...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