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
□四川朱昌俊
在香港大学食堂做了44年的阿姨袁苏妹,2009年获得了香港大学的荣誉院士。前几天,这位身份特殊的院士去世,香港大学的官方主页放上了她的照片进行深切悼念,很多香港名流得知此事后也纷纷发文怀念。“我们学校也有这样一位了不起的后勤阿姨!”11月2日,记者接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生的电话说,这位阿姨是27号楼的宿管阿姨,本来11月25日要退休,结果她所管的寝室楼800多名同学集体“请愿”将阿姨留了下来。(据《青年时报》12月3日报道)
“每年新生住进宿舍,不到一个月她就能记住所有学生的姓名、专业、班级、籍贯,甚至家庭成员情况”“平常孩子们衣服扣子掉了、裤子裂开了,往往最先发现的是徐阿姨”……显然,杭电徐阿姨并非常规意义上的“宿管”角色。可以说,她将“宿管阿姨”这一岗位做到了极致,也未尝不可以说,她以一己之力完成了所有人心中“理想化”宿管阿姨的实践。
被称为盛产“精致利己主义”的大学校园,徐阿姨的表现堪称“异数”。但正是这种难能可贵的“异质”,以现实的感召力提醒着每个人,原来大学的宿管员也可以做到如此暖心,原来在功利化的大学校园,依然有人可以让每个学生找到温情。
徐阿姨的走红,恰恰在于她的个人形象与精神气质,与今日大学的整体氛围、精神生态及师生关系形成一种鲜明对比。此前有媒体调查发现,受访的多数大学生都坦言,与教师沟通、联系,都只是为了让老师“记住自己”,给个好成绩;而“研究生成导师‘小工\’”之类现象更是被称为一种普遍的潜规则。对比之下,也就难怪,一名退休的宿管阿姨会成为学生集体挽留的对象。
某种程度上,港大悼念袁阿姨、杭电学生挽留徐阿姨,都不仅仅是为了悼念和挽留某个人,更是在悼念或挽留一种残存的人文精神。这种精神,无论是表现于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还是对职业要求的精益求精,抑或是对一种师生关系的还原,都是今日大学亟待充实的精神内涵。
新闻推荐
日前,山航圆满完成了2018年度地面岗位秋季校园招聘,共涉及公司13个部门25个地面岗位。本次校园招聘,山航股份人力资源部在招聘途径扩展、宣传方式推广、成本控制、流程规范等方面取得较大创新和...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