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焦海龙现场作画。
镜头
□本报记者杨琳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诗词若干首——唐宋明朝诗人咏四川》赏析会现场,在《蜀道难》的吟诵中,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主任焦海龙现场挥毫泼墨,将李白诗中蜀道之难通过笔墨,描绘出一幅壮丽的山水画。
在焦海龙的笔触间,巍峨的高山,崎岖的栈道,层峦叠嶂的景观,巴山蜀水的钟灵毓秀跃然纸上,吸引了全场观众的目光,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拍下。
焦海龙是河南人,2002年来成都求学,一直从事山水画创作,至今扎根于四川。对于北方人焦海龙而言,《蜀道难》里蜀道峥嵘之景,是他一直以来向往之地。“我对四川的山水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因为我一直在北方长大,很少有机会看到大山大水,都是平原,偶尔看到山峰,总觉得那里面有很多故事,能给我们很多想象的内容。”2006年,焦海龙从广元昭化步行两天至剑门关,重走蜀道,那段经历他至今难忘。焦海龙介绍,在他所作的山水画中,通过栈道的崎岖来表现蜀道的艰难,他指着画作的上方说道:“这里可能是剑门关,也可能不是,我只是想取这个意,来讲蜀道之艰,通过栈道、建筑的存在,证明人的力量。”
一千多年前,李白用丰富的想象,用诗句展现蜀道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这一跨越千年的“隔空对话”,让焦海龙颇为感慨,他在题词中写道:李白蜀道难诗意 海龙写于草堂。“参加这个活动对我来说非常有意义,在杜甫草堂听专家们赏析古代诗人咏四川的经典之作,我有幸在这么富有诗意的地方作画,将诗句变成视觉的作品,我想通过画表达我对四川山水的热爱和向往。”焦海龙说道。
新闻推荐
为进一步压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持续传导环境保护压力,推动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发现问题整改,四川省环保厅计划在5-...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