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广东惠州7月15日电(记者余如波)7月15日晚,沿着900多年前苏东坡的足迹,四川人艺话剧《苏东坡》巡演登陆广东省惠州市鹅城大剧院。让人有些意外的是,剧中一段“弯腰还是不弯腰”的情节,引来了现场观众的思考与喝彩。
第十二场“惠州”灯光刚亮,苏东坡肩扛“秧马”兴致勃勃地上场。原来,眼见惠州百姓插秧辛苦,他便主动将武昌的秧马介绍到当地,如此一来农民便再也不用弯腰劳作。“先生什么时候弯过腰啊?”侍妾朝云一句反问,让现场响起阵阵掌声。
“一语双关,非常贴切。”认真看完全剧的惠州市民何志森说,苏东坡一生在政治上坚持己见,屡次被政敌打压、遭贬谪流放仍不改初心,一直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对民众的关怀,这正是其“不弯腰”的最佳诠释。“你看他在惠州的时候,不也写出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样的诗句吗,哪能看出失意呢?”而在一些观众看来,如此设置台词,同样也能反映出朝云的才华,为两人的相濡以沫留下凭据。
不过在舞台上,朝云此处话音未落,苏东坡却立马脱口而出“别说弯腰,跪下都可以”。如此“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原因是苏东坡眼见惠州西湖两岸百姓过往不便,想要修桥却又囊中羞涩,后来只得向与苏家曾有嫌隙的当地官员求助。“天高皇帝远,等他晓得了桥都修好了,他总不会拆了吧?”苏轼的幽默,引来观众一阵笑声。
鹅城大剧院坐落于惠州西湖之畔,湖中苏堤便是当年苏东坡提议、筹款修建,如今已成为惠州的标志性景点之一。《苏东坡》这段情节,因而让不少观众感慨不已。“苏东坡‘不弯腰\’,通常是面对政敌的挑战,面对生活的压迫。但是当民众的需求、困窘摆在眼前,他总是想方设法去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观众廖礼贤表示,即使身为地方看管的“罪臣”,苏东坡依然热心民生、热心社会事务,这才为惠州今天的城市、文化风貌打下基础。“所以当时的人们才会说‘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
新闻推荐
稿件来源:张立峰本报讯(记者张立峰)7月15日,四川省万名青少年夏令营“汉彝学生手拉手”特色分营在青白江区闭营,来自凉山、乐...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