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建言:产业集群化催生品牌化 “全社会都应该有这种思想认识:品牌即品质,品牌即信念,品牌即梦想。”
——四川省工商联原副主席、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李光金
“对于四川未来经济的发展,品牌是必然之路。”
——四川省营销学会会长、四川大学教授李蔚
把脉
优势产业仍在低层次竞争中挣扎
提到四川的产业品牌,很多人会想到五粮液、新希望等,如果再继续说,则很难选出更多脱口而出的有代表性的品牌。
四川省工商联原副主席、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李光金认为,就四川企业的品牌现状来看,它是四川经济短板中的短板,在川酒、川茶、川菜、川果、川药中,川酒算是四川产品中率先而且是很早就走出了一一条品牌发展之路。而像川茶、川菜、川果、川药以及川服装、川家居、川皮鞋、川建筑、川建材、川机电、川旅游、川食品、川房产等都不同程度地贴上了“价格优势”的标签,几乎很难再找出一类像川酒一样在全国品牌阵营具有战略位势的品类来,多数都还在价格竞争、传统渠道竞争这些低层次竞争的“漩涡中”挣扎。
四川省营销学会会长、四川大学教授李蔚则认为,四川品牌的发展还没有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四川品牌最好的就是酒,基本还是单打独斗的状态,没有形成产业品牌效应。同时,这些相对知名的品牌,在品牌延伸长度上做得还可以,但在宽度上还做得不够。比如以“六朵金花”为代表的川酒,有中高端不同层次的产品,但是还应该发展更多除白酒以外的相关品牌产品,形成品牌多样化、集群化。支招
四川品牌需要产业集群化平台化
“对于四川未来经济的发展,品牌是必然之路。”李蔚说,步入高铁时代,对于内陆的四川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四川要抓住“一带一路”桥头堡的机会,通过输送品牌产品来带动四川经济发展。
“四川品牌要崛起,首先要从区域发展不平衡着手。成都作为‘一城独大\’城市,发展起来了要反哺省内其他城市。”李蔚说,支持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成都一些目前承载很困难的传统产业可以向副经济中心对口梯度转移,快速增大副中心的经济体量,实现量的增长。之后再通过产业优化提升,实现质的增长。如成都的服装产业、箱包、机械制造、五金、机电印刷等等,人、财、物也要往副中心转移,各地方则根据自身特色,承接引进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这样一来,就容易形成产业集群,集群形成了,就可以将经济副中心的产业品牌建立起来了。
对于这一点,李光金认为,目前区域产业差距大,在人才和技术投入上,也存在较大差距。对于市州和企业而言,则需要更大的人才和技术的投入,市州这方面的人才非常奇缺,短时期根本无法聚集,就需要具有人才集聚效应的成都把产业布局定位到重点、集中发展生产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上来,真正发挥“干”与“支”的比较优势,而支的优势则是找准发展定位,发展符合自身特点的差异化产业,这样的“干““支”品质才可能都高,品牌才可能都响。否则“干”“支”不分,“干”的资源瓶颈不断报警,“支”的层次长期难以提升。
解决产业集群发展的问题,专家学者也给出了具体建议。李光金介绍,有的产业已经具有品质优势但不具品牌,下一步需要构建品牌优势,提升产品服务的精神、心理附加值,如川茶、川菜、川药、川食品,还有一些一直抱守“价格优势”打天下的、暂不具有品质优势的产品服务类,就需要首先在技术含量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大力提升品质以构建品质优势,如川服装、川家居、川建材、川建筑、川机电、川房产等等。
在产业品牌上,李蔚则认为要打造产业集群平台。他说,四川优势产业明显,以平台的形式打造子品牌。比如川茶,四川完全可以建设一个川茶产业平台,将所有的优质茶在这里进行销售,通过互联网电商加金融的形式,将产业做大。基于大平台,孵化出子品牌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点赞
品牌大会率先吹响品牌战略号角
2018四川品牌大会主题报道从7月16日启动以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也得到了学界和业界的高度评价。
“品牌战略不仅仅是政府、企业行为,全社会都应该有这种思想认识:品牌即品质,品牌即信念,品牌即梦想。”李光金对品牌大会充满了期待。他说,2018四川品牌大会就是四川主流媒体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率先吹响的第一声四川品牌战略号角,相信它定将奏响四川品牌翻身仗的最强音。
李蔚说,通过品牌大会搭建平台,各界实现了沟通、交流,也把四川、全国、国际的各种产业链结合了起来,从而推进四川品牌的建设,助力四川实现培育一批十亿、百亿、甚至千亿品牌的目标。
新闻推荐
太平人寿四川分公司2018年“太平与您同行”客户服务节开幕式启幕
本报讯(宋宵记者王晓庆)7月14日,“太平与您同行”太平人寿四川客户服务节开幕式启幕,四川分公司邀请全省客户共襄盛举,开启今...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