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飞正在焊接。
从业25年,他从门外汉进阶成为“金牌焊机师”;他手臂上的烫伤痕迹,是这些年累计下的职业勋章;他早已将焊接事业作为毕生追求,一直活跃在生产一线。他就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建钢构四川有限公司车间工段长、培训中心主任、高级技师梁飞。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是梁飞的人生信条。凭借着多年的敬业奉献精神,近日,梁飞被市文明办评为2018年第二季度“眉山好人”。
苦练
每天比别人早一小时
今年47岁的梁飞,1993年走出校门后,子承父业,成为中建的一名焊工。
初入职时,梁飞是一个毫无经验的门外汉。入职不久,师傅便向他展示一把已经烧坏的气割枪。“如果焊工操作不当,损坏工具事小,给人身安全带来威胁事大。在焊接任何一项工作时,需细致并全力以赴。”在师傅的反复强调下,梁飞一直将焊接基本功作为学习的重中之重。
于是,梁飞每天天不亮就来到车间拿起焊枪练习,等别人上班的时候他已经练习了一个多小时。在他看来,焊接工作说起来简单,实际情况却比在培训室中更加复杂,除了勤于请教老师傅的经验外,唯有苦练才是通往熟练的捷径。
夏天时,焊接工程周围的温度高,火花四溅,脚下的钢板烫得人几乎站不住脚。正是凭借着骨子里不怕艰难、勇于创新的闯劲,梁飞从一个焊接“门外汉”迅速成长为“专业能手”,开始崭露头角。
勤学
“火眼金睛”一眼看出问题
职业生涯中,让梁飞印象最深的工作经历是在2004年的北京世贸工地上。当时正值寒冬,为赶抢工期,梁飞带领6个焊工白天连续焊接10个小时,晚上还要等到凌晨1点后进行卸车,忙完后往往已是夜深。为了御寒,他们不得不拿出工具箱里的彩色布条取暖,一早醒来,脚边的水桶已经结冰。
而最让梁飞自豪的一次技术突破,是在2006年。当时,中建钢构承建香港环球贸易广场龙尾项目,监理与投资都是日方公司,采用的是韩国的钢板材料,因为从未接触,建设初期的焊接合格率低,返修量很大。在仅有一次的返修机会下,梁飞率领团队攻坚克难,成功完成了返修任务,让当时的日本监理刮目相看。
意识到自己的理论知识还有所不足,梁飞一口气研读了初、中、高级《电焊工工艺学》《管道工工艺学》等书籍。从基本的焊工基础理论,到蹲焊、平焊、仰焊等专业操作技能,他如饥似渴地学习,以此练就了“火眼金睛”。
新进厂房的焊接工人需要进行焊接测试。过去,对于工人的焊接作业,往往需要做一项内部检测才能知晓合格率。现在,梁飞只需要站在一旁,用眼睛观看工人作业,就能知道问题所在。“没有其他技巧,其实就是熟能生巧。”梁飞笑着说。
传承
精益求精诠释工匠精神
作为一名行业老师傅,如今的梁飞除了扎根在一线,培养新生代焊接工人也成为他的主要任务之一。
2016年,梁飞蓝领创新工作室(成都市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成立。作为工作室的带头人,梁飞不遗余力地向其他工人传授焊接技艺。以此为平台,梁飞近年来共培养出合格焊工600余人,其所在的焊接班组还荣获了2017年度“四川省工人先锋号”。
在培养徒弟的过程中,梁飞向他们传授自己理解的“工匠精神”。“焊接这门技术很苦、很累,所以第一堂课就要教他们沉下心来。”撩开衣袖,焊接造成的烫伤历历在目,梁飞认为,做好焊接作业,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必不可少,“对待工作,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如今,梁飞参与建设的工程遍布大江南北。回顾初心,他谈到了曾参与的第一项大型工程——湖北汉川电厂。当时电厂建成后,发电容量支撑了整个江汉平原的照明电力。“自身虽参与不多,却也为建设祖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梁飞说。
25年来,梁飞获得过无数荣誉,但他依然不断前行,以苦干巧干与实干,在钢构的发展之路上不断实现自身价值。
新闻推荐
刘炜回归上海男篮昨日,上海男篮官方宣布球队传奇后卫刘炜回归上海队,目前他与球队签下一年的球员合同以及后续的教练合同。...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